台鐵新竹車站與周邊人文史蹟探遊-
新竹火車站、新竹公園、新竹孔廟、新竹動物園、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玻璃工藝博物館、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竹塹城迎曦門(東城門)、新竹市美術館
陳韋佐 旅記2021.03.20
趁著假日天氣微熱日子,一早趕往台鐵松山站搭乘08:17自強號班車前往新竹,正好坐上第12節親子車廂,準時於09:36抵達。新竹站下車位置就在第二月台靠近往後站出口地下道,進入前後站地下道通廊後右轉,後站出入口有防疫人員駐守。通過後,循5號出口往南大路、新竹公園、新竹動物園前進,隨即步出進入新竹後站出口遮雨棚人行道,其右側即是國道客運新竹轉運站,前方是後站大停車場。左轉沿路側人行道前進,再右轉從後站大停車場邊緣直行到南大路紅綠燈路口。
南大路紅綠燈路口是一座新竹市歷史建築-南大路警察宿舍,古樸的日式建築,刻正在進行修復再利用工程,從目前外觀看來已近完工階段,開放參觀日期應指日可待。
B01-IMGP8326-台鐵新竹車站 B02-IMGP8327-第二月台出口地下道 B03-IMGP8330-後站5號往南大路出口
B04-IMGP8337-新竹後站出口遮雨棚人行道 B05-IMGP8340-左轉人行道直行 B06-IMGP8375-新竹市歷史建築-南大路警察宿舍
越過行人斑馬線,對面的白色小屋是「下竹里辦公室」,也是「下竹社區發展協會」所在地。整體意象設計以「後新竹時代」觀點出發,描繪出從日治時代迄今「新竹驛」站前與站後最具代表性古蹟,除了台鐵「新竹火車站」外,站前有東門(迎曦門),站後有「新竹動物園」。均以大壁畫圖象來凸顯「竹塹城」的過往歷史軌跡,讓後代人得以緬懷。
在「下竹社區發展協會」創新規畫下,融合新舊景觀,加入「綠美化」元素,讓一堵長條形磚牆分隔兩個世界,深感彷彿走進時光隧道。從草木扶疏、枝葉攀牆的小徑繞過,寬闊草坪廣場的一隅矗立一座雅致景觀的「下竹樹屋」,長久年代的古厝被盤根結錯的榕樹包覆住,產生令人莞爾奇景,已然成為里民最佳休閒泡茶聊天所在。樹屋前草坪更是兒童追逐嬉戲的遊樂空間,小時候情境突然間一一浮現,此時憶往方覺年紀已老不復追了。
在樹屋草坪前端劃出一方形區塊,一漥漥菜圃綠意盎然,都市裡展現出難得一見的田園風貌。但見男女周旋於菜圃間,一邊整理一邊笑談,樂此不疲。經詢之下,方知是里長規畫作為里民栽種時蔬的場地,也是里民情感交流地方。
B07-IMGP8349-後新竹時代下竹里辦公室 B08-IMGP8839-新竹古蹟大壁畫-新竹動物園 B09-IMGP8350-新竹古蹟大壁畫-新竹車站與東門(迎曦門)
B10-IMGP8364-草木扶疏、枝葉攀牆小徑 B 11-IMGP8356-雅致景觀的下竹樹屋 B 12-IMGP8358-供里民種菜的田園區塊
走進公竹路與公園路交叉路口,橫越人行斑馬線到對面,就是新竹公園區域。範圍介於食品路、公園路與東山街之間,是現今新竹市區最大的公園綠地。這塊公園綠地是一座小山丘山麓,舊時名稱為「枕頭山」,日治大正5年(1916年)闢建完成,已經有100多年歷史。新竹公園原名中山公園,又稱公二公園,所在位置是新竹市東區,入口大門在東大路一段。
2017年8月時,新竹市政府啟動「新竹公園再生計畫」,將公園景觀朝生態自然、古蹟復古及園林水岸方向規畫,產生如今綠意盎然、生氣勃勃的休閒遊憩空間。
踏進草木扶疏的園區,藏在林木交雜之間的圓弧形鐵架及雞籠形不銹鋼景觀藝術,忍不住駐足多看一眼。寬廣的圓形廣場,搭配觀景台,讓觀眾能夠沒有遮蔽的視野盡情觀賞現場演出。公園小山丘上開滿五顏六色的小花,疊石駁坎的造景加上櫻花樹的陪襯,脫穎而出的景致更加綺麗。
循著山坡階道而上,抬起頭來仰望,座落著古砲台遺跡,五門古砲的砲口依然昂首對準敵方。根據導覽解說牌,此五門古砲為清代前膛鑄鐵砲,右1古砲刻有銘文「道光二十二年仲春…」,應該是清道光20~22年(1840~1842年)為因應鴨片戰爭而鑄造的。
緊鄰古砲台的是「新竹氣象站」,門口擺置著仿古的「新竹測候所觀測坪百葉箱」。根據導覽解說,觀測坪是測候所基本附屬設施之一,主要功能為測量日照、地温及雨量等相關數值。1991年新竹氣象站(測候所)遷移至竹北時,將其中一座日治時期保存下來的檜木造百葉箱,併同搬遷繼續使用。新竹市文化局於2012年仿製百葉箱設置於原址,並保留了大片的草坪,復刻當年觀測坪的環境氛圍。
再將腳步移到不遠處的「台灣昆蟲館」,正門口的昆蟲意象造型足以吸引兒童前來參觀體驗。昆蟲館雖然不大,但是館內目前有各式各樣的昆蟲標本,還有活生生的甲蟲、象龜、鬆獅蜥、變色龍、鱷魚和鸚鵡等。
順著小山坡步道走下來,眼前樹立著一座「鄒洪上將紀念碑」。鄒洪上將是新竹縣芎林鄉鹿寮坑(華龍村)客家人,因抗日戰功彪炳,被譽為「常勝將軍」,為第一位台籍上將,1945年4月16日以勞瘁致疾,葬於粵北陽山縣城郊。1954年3月先總統蔣介石於新竹公園內飭建「鄒洪上將紀念碑」,親頒「忠勇聿昭」輓辭,並由考試院副院長賈景德先生題詞,羅卓英上將撰述生平。
B13-IMGP8379-橫越公竹路與公園路交叉口之人行斑馬線(對面新竹公園) B14-IMGP8382-新竹公園圓弧形鐵架景觀藝術 B15-IMGP8391-新竹公園雞籠形不銹鋼景觀藝術
B16-IMGP8400-新竹公園圓形廣場搭配觀景台 B17-IMGP8398-新竹公園小山丘上疊石駁坎造景 B18-IMGP8410-新竹公園小山丘上古砲台(五門古砲)
B19-IMGP8419-新竹公園小山丘上氣象站 B20-IMGP8435-新竹公園小山丘上昆蟲館 B21-IMGP8544-新竹公園鄒洪上將紀念碑
繞過「鄒洪上將紀念碑」之後,遠遠地就聽到小朋友嬉戲笑聲,是一座兒童遊樂場,有多樣兒童遊樂設施,假日時間有多數父母陪伴在身邊,親子同樂。這個季節最引人注目的是流蘇樹的燦爛花朵,雪白花朵齊放,加上一旁羊蹄甲粉紅色花瓣,將大地薰染成彩色繽紛的情境。
緊鄰的古樸建築物是「新竹孔廟」,「櫺星門」前是一座半圓形池塘,名為「泮池」,池塘內荷花綻放,金鯉悠游其間。進門後舉頭所望是富麗堂皇建築的「大成殿」,拜堂內供奉至聖先師孔子牌位。從大成殿丹墀回望櫺星門,前景是孔廟的廣場,假日在廣場設有藝文活動攤位,門前及門後也有兒童在畫畫寫生。
跟全台孔廟規格一模一樣,設有東廡與西廡,供奉孔子門下弟子七十二賢牌位。然而在「新竹孔廟」的東廡特別設有新竹當地的歷史人物牌位,名為「鄉賢祠」。供奉王世傑、徐立鵬、鄭崇和、鄭用錫、鄭用鑑、林占梅、辛志平等七位賢哲牌位。其中王世傑是清代知名墾戶,康熙年間帶領漢人開發竹塹地區;鄭用錫於清道光初年以科舉入仕,有「開臺進士」之譽。
回顧新竹孔廟的過往歷史,根據資訊,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在今新竹市中興百貨到國際影城的區域啟建,道光四年(1824年)竣工。
明治二十八年(1895年)乙未戰爭後,廟身被日軍充作新竹守備隊之兵舍使用,明治三十九年(1906年)改作新竹公學校校舍。明治四十二年(1909年)12月日本政府拆除鄉賢祠、明倫堂及名宦昭忠節孝等祠。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由地方士紳捐修,東西廡、崇聖祠改建為教室,並重修大成殿、櫺星門、禮門、義路、衢門、泮池、丹牆等。
二戰後,1956年8月17日新竹縣議會通過遷建案,遂決議拆遷到今新竹公園(原稱中山公園)位置。1958年9月28日新竹孔廟落成,目前所見樣貌中只有大成門及大成殿仍舊維持當初的原貌。
B22-IMGP8557-新竹公園兒童遊樂場(流蘇花) B23-IMGP8563-新竹公園內新竹孔廟櫺星門(食品路) B24-IMGP8565-新竹孔廟櫺星門前泮池
B25-IMGP8592-從大成殿丹墀望向新竹孔廟櫺星門 B26-IMGP8580-從櫺星門望向新竹孔廟大成殿 B27-IMGP8581-新竹孔廟東廡鄉賢祠
從孔廟廣場走出來,廣場端臨「食品路」。孔廟左側是「新竹市立體育館」,在體育館角落的建築物是「星巴克咖啡」。再右側是新竹動物園1號出入口(正門)-食品路66號,其旁是動物園外的「森林食堂」。「星巴克咖啡」與「森林食堂」都是不錯的休息站,空間蠻大的,除了香噴噴的咖啡外,也可點選簡餐。如果還不想進去「新竹動物園」園區,沿「星巴克咖啡」前小徑進去,繞過「新竹動物園」周邊的「新竹公園」步道,可經過「玻璃工藝博物館」、「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隨後即抵達新竹動物園2號出入口(後門)。
防疫期間,進去「新竹動物園」園區必須戴口罩,然後慢步環繞整座園區。範圍不是很大,動物種類不多,不能與台北動物園相比較。以下簡單介紹外來、少見的動物。
31.鴕鳥 32.黑肚綿羊 33.鴯鶓 34.動物園之猴島 35.馬來獼猴 36.大紅鶴
37.馬來熊 38.孟加拉虎 39.河馬
與眾動物打過照面後,不妨登臨新竹動物園的置高點「柏之丘」,坐在樹蔭下,任憑清風徐徐吹拂,是件快意的事。
從「柏之丘」下到新竹動物園2號出入口(後門)之噴水池區域,就有彷彿回到日治時期新竹動物園場景的感覺。
根據資訊,日治時期新竹州新竹公園內的兒童遊園地正式開園,園內附設動物園區,是現今新竹動物園的前身。新竹動物園創立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8月,是目前臺灣原址現存最老的動物園。所在位置2號出入口(後門)是舊大門,大門進去後的圓形噴水池和黃魚鴞欄舍仍保持其最初興建時樣貌。公園出入口大門兩側可看見洗石子門柱與售票口,其上端以水泥雕塑的大象及蹲獅裝飾,雄壯威武、栩栩如生。
在圓形噴水池的周邊豎立一對新竹神社石燈籠,乃由黃鼎三先生所奉獻的。根據新竹市政府於2003年出版的《市定古蹟新竹神社調查研究暨修復計劃》記載,新竹市立動物園內的石燈籠(含殘件)是戰後從新竹神社移到新竹市立動物園內的。在兩側石燈籠旁邊各置一對石獅,根據資訊,此乃由南鄉婦產科醫院院長彭熙庚夫婦於1967年所贈送的。
另外在進門左側石燈籠旁邊也可看到一座於民國54年11月11日由市長姚棋輝題字的「留日愛國華僑 何國華先生贈送動物紀念碑」,並鐫刻碑序。1957年旅居日本大阪的華僑何國華先生開始贈送新竹市動物園,後來也曾引進北極熊,造成轟動。
走出新竹動物園2號出入口(後門),定睛所見的是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原是「空軍十一村」眷舍所在地。
B28-IMGP8624-新竹市立體育館與星巴克咖啡 B29-IMGP8630-新竹動物園1號出入口(正門)外森林食堂 B30-IMGP8633-新竹動物園1號出入口(正門)-食品路66號
B31-DSC_2889-新竹動物園之鴕鳥 B32-IMGP8651-新竹動物園之黑肚綿羊 B33-IMGP8656-新竹動物園之鴯鶓
B34-IMGP8681-新竹動物園之猴島 B35-IMGP8664-新竹動物園之馬來獼猴 B36-IMGP8736-新竹動物園之大紅鶴
B37-IMGP8694-新竹動物園之馬來熊 B38-IMGP8707-新竹動物園之孟加拉虎 B39-DSC_2911-新竹動物園之河馬
B40-IMGP8683-新竹動物園之柏之丘 B41-IMGP8759-新竹動物園之新竹神社石燈籠(黃鼎三奉獻) B42-IMGP8760-新竹動物園之留日愛國華僑何國華先生贈送動物紀念碑
B43-DSC_2915-新竹動物園2號出入口(後門)之圓形噴水池噴水池 B44-IMGP8532-新竹動物園2號出入口(後門)-水泥塑大象及蹲獅裝飾 B45-IMGP8783-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原「空軍十一村」眷舍)
根據資訊,「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建於昭和六年(1931年),建有四棟日式屋舍,當初是日本人接待高級文官將領、富商大賈的宴飲場所。二戰後曾作為空軍醫務隊、空軍子弟小學、高階軍官等「空軍十一村」眷舍,「湖畔料亭」是其中一棟。「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是台灣地區僅存的親水日式建築群,於2017年被登錄為歷史建築。近年由夢田文創團隊進駐改造,老屋活化為湖畔料亭、竹風茶廳、閱樂書店x飲咖啡、豊賀伴手禮店。日式庭園的歷史建築風貌仍舊保留至今,園林水岸景致非常優美,行走其間但見老樹猶在,翠綠枝葉隨風搖曳。適逢假日,遊客紛紛坐享美食咖啡,座無虛席,歡樂無窮。
在麗池畔原作為停車場的空間,假日則規劃變成「假日花市」,五顏六色的花卉及各種盆栽充斥整座攤位區,人來人往,相當熱鬧。
越過「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再往前走的區域稱作「麗池園林」,老樹垂枝互相交疊,與「麗池」波面相互輝映,蔚為奇觀。慢步走進位於湖畔的觀湖平台,觀望在水中悠游覓食的白鴨,從對岸飛過來的白鷺鷥也來湊一腳。白鷺鷥在湖面上翱翔的美姿極為華麗,將「麗池」風光點綴得有聲有色。隨後步上木造的九曲橋,亭台長廊置於其間,探頭俯望水中群魚爭食畫面,更加有趣。
將眼角瞄向水岸另邊,臨湖的建築物正是座落麗池畔之「玻璃工藝博物館之玻璃工坊」。
B46-IMGP8795-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湖畔料亭) B47-IMGP8804-湖畔料亭日式建築群(和風餐廳) B48-IMGP8808-麗池畔假日花市
B49-IMGP8828-麗池園林之九曲橋優美姿態 B50-IMGP8506-麗池園林之湖畔觀湖平台 B51-IMGP8505-座落麗池畔之玻璃工藝博物館之玻璃工坊
經過一座新穎的建築物-「新竹市玻璃工坊」,是新竹市文化局於2020年委由「春池玻璃」經營,三層的複合式空間「春室」,結合策展、體驗、選物、餐飲。一樓玻璃工坊(Glass Studio),規劃為DIY體驗教室;二樓春玻選物(Glass Pool),販售春池精選玻璃瓶器…等系列產品;三樓一池咖啡+展覽(The POOL),嶄新概念的「 The POOL 一池」空間取「流水匯聚成池」的活絡意象,模擬玻璃窯爐意象的拱形天花版也是特色之一,值得參訪。此外,一至三樓的樓梯空間規劃為美術館,透過不同品牌與展覽計畫呈現玻璃製品的應用。
緊鄰「玻璃工坊」的新竹市歷史建築是「玻璃工藝博物館」(簡稱玻工館),為鋼筋混凝土造的兩層樓建築,樣式為近代樣式。根據資訊,原始建築物為「新竹州自治會館」,興建於昭和十一年(1936年)。二戰後成為國民政府接收委員會的住所,其後又有美軍顧問團進駐,之後又為憲兵駐所。1995年的「竹塹國際玻璃藝術節」後,改做為玻璃工藝博物館,以彰顯新竹的玻璃產業史並推廣玻璃工業。在「新竹州自治會館」時期,室內空間包含了事務所、撞球室、貴賓室、電話室、食堂、洋室等,其功能是日本皇族及高官來台巡視時作為行館及宴客用。
玻工館座落在新竹公園西北方,地址是東大路一段2號。從大門走出來循著石階斜坡登上小山坡,就是枕頭山新竹公園所在範圍。從石階頂小山坡上往前看,兩側石柱間的陸橋正是新竹公園入口處正門,麗池的湖水從橋下孔洞流淌而過,筆直的東大路車水馬龍。
循著東大路直奔位於陸橋鐵道旁之台鐵新竹站3--5號倉庫,即目前「新竹市鐵道藝術村」所在位置,地址是新竹市東區花園街64號。
B52-IMGP8458-玻璃工藝博物館外觀 B53-IMGP8485-新竹市玻璃工坊 B54-IMGP8476-新竹公園入口斜坡階梯
抵達「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大門口,其左側可看到一座擬動物形狀的石雕藝術品,長相極為可愛,初見識即可明瞭這裡是當代藝術品的展場。
「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位於東大路陸橋鐵道旁之台鐵新竹站3--5號倉庫,為磚造、木架屋、文化瓦屋面之建築,是興建於昭和十六年(1941年)之老倉庫,隨著運輸與倉儲業務大量減縮,在達成階段性任務後任其閒置。目前以藝術空間為新的定位,有知名藝術家來此進駐,展示出當代藝術品,展出的木雕作品琳琅滿目、奇形怪狀,令人目不暇給,藉此拉近民眾與藝術間的距離,落實藝術生活化的願景。
在觀看藝術品之餘,「追火車月台」體驗行程是此番最令人振奮的亮點。買杯咖啡,坐在鐵道旁座椅上,輕輕鬆鬆近距離欣賞火車掠過的身影,感受火車隆隆富節奏的聲響,沉澱於浮生一日閒的情境中。
看「新竹市鐵道藝術村」戶外「花園街」所打造的藝術環境,大型壁畫高舉,藝術村的氛圍名富其實。接著爬上東大路鐵道陸橋,俯看新竹火車站錯綜軌道,然後前進屬於巴洛克風格建築的新竹火車站(日治時期的新竹驛)。
B58-IMGP8840-新竹市鐵道藝術村石雕藝術品 B59-IMGP8845-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藝術品展示 B60-IMGP8846-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藝術品展示
B61-IMGP8847-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藝術品展示 B62-IMGP8848-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藝術品展示 B63-IMGP8849-新竹市鐵道藝術村藝術品展示
B64-IMGP8851-新竹市鐵道藝術村之追火車月台能近距離欣賞火車行進空間 B65-IMGP8853-新竹市鐵道藝術村入口前大型壁畫 B66-IMGP8861-從東大路高架橋人行道俯望新竹站軌道
新竹火車站(前站)位於中華路二段上,是全台唯一沒有招牌的火車站,是台灣現存最古老的火車站房,為國定古蹟。新竹設有鐵道站房可從清光緒十九年(1893年) 10月30日的第一代站房算起,經過日治時期的更迭,當今站體屬於第四代站房,於大正二年(1913年)3月31日完工啟用,名稱叫「新竹驛」。建築樣式屬於文藝復興時代後期的巴洛克式樣,融合德式哥德式建築的元素。昭和二十年(1945年)5月15日該站房屋頂遭同盟國軍轟炸而部分毀損,1949年始整建完成。
抬起頭來仰望,屋頂前段下方開有兩個牛眼窗,中央是取自羅馬式穹頂的盔甲式四面鐘塔。這種優美造型最引人注目,成為新竹最顯眼地標。徒步進入站前中正路上,下沉構造的站前廣場是步行城市起點,也是在地年輕學子聚會表演的場地。階梯式座位取代大斜坡,深具特性,安全性足夠。以間接光源營造夜晚「光環境」,營造柔和、浪漫的氛圍。
B67-IMGP8882-巴洛克風格的台鐵新竹火車站 B68-IMGP8902-台鐵新竹火車站站前廣場是步行城市起點也是在地年輕學子聚會表演的場地 B69-IMGP8898-台鐵新竹火車站站前下沉廣場特性的階梯式座位
沿著中正路直走不到400公尺距離,「新竹之心」竹塹城迎曦門(東城門)就出現在眼前,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重檐歇山式的城樓。
根據資訊,「竹塹」為新竹的古稱,最早是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塹社」的所在地。福建泉州移民王世傑於康熙五十年(1711年)間率領親族鄉民來此屯墾有成,此地遂逐漸成為清代時期北台灣最重要的政經與文化中心。「竹塹城」又稱淡水廳城、新竹縣城,創建於雍正元年(1723年),是今日於新竹市中心所見的城廓遺跡。當時所建城廓有四座城門,東為迎曦門(東城門)、西為挹爽門、南為歌薰門、北為拱辰門。日治時期因實施都市街道計劃,於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將竹塹城西城門、南城門及北城門的城牆與城樓悉數拆掉,唯一留存迎曦門(東城門)屹立至今。
目前所看到的迎曦門(東城門),其現存的磚石城池完成於道光九年(1829年)。抬起頭來仰望,城樓上的「迎曦門」匾額仍舊高懸。循階登臨半圓栱型的城門洞,其為泉州白石所砌成。城門洞右側樹立著「新建臺灣府淡水廳城碑記」,以壓克力玻璃罩住,以防繼續風化。城門為一幢二層樓的建築,城牆雉堞為燕子磚砌成,城樓下段為城座,以唐山石及條形花崗石石塊疊砌而成。上層城樓原為木構建築,現已改為混凝土造。城樓結構共二十四根立柱,屋簷為歇山重簷式建築,屋脊燕尾起翹,簷下懸掛著精雕吊筒。
1999年將迎曦門(東城門)廣場改造為傳統與現代科技結合的露天市民廣場,並命名為「新竹之心」,是新竹市民的精神堡壘。遊客要進入長型的迎曦門(東門城) 下沉構造廣場裡面,必須從連通護城河兩側的步道階梯下去。市民廣場中間擺置著已毀壞的舊橋墩,供人緬懷。市民廣場的玻璃地坪下鑲嵌霓虹燈管讓夜晚的廣場更加燦爛輝煌,更加耀眼迷人。
沿著竹塹城護城河(東門大溝)兩岸慢遊,對應在信義路兩旁的殘缺吊橋橋墩遺跡,見證昔日護城河的歷史殊榮。前進護城河親水公園燈區,所打造的「白晝之葉」與「風 光 逐夢」景致,在夜幕低垂,燈光投射之下,必然越夜越美麗,值得一看。
當駐足護城河親水公園燈區時,赫然與日治時期的「新竹市役所」不期而遇。
「新竹市美術館」座落於新竹市東區中央路116號,其前身即「新竹市役所」。從外觀看來,它是一棟二層樓磚造的東洋風格近代建築,其特徵有著日本傳統建築屋頂及西方近代建築之屋身與日本趣味裝飾。該館屬於歷史古蹟建築,2016年轉型成為當代藝術展覽空間,注入藝術能量,期能帶動地方藝文風氣,提供專業、且豐富多元的主題策展。
B70-IMGP8909-新竹之心竹塹城迎曦門(東城門)是台灣北部第一座石磚城重檐歇山式的城樓 B71-IMGP8954-新竹竹塹城迎曦門(東城門)半圓栱型的門洞為泉州白石所砌成 B72-IMGP8955-新竹竹塹城迎曦門(東城門)市民廣場(已毀壞的舊橋墩)
B73-IMGP8912-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舊橋墩遺跡 B74-IMGP9054-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舊橋墩遺跡 B75-IMGP9028-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燈區之「白晝之葉」景致
B76-IMGP8993-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之景觀造景 B77-IMGP9001-新竹護城河親水公園燈區之「風 光 逐夢」景致 B78-IMGP9023-新竹護城河(東門大溝)親水公園畔之新竹市美術館(日治時期市役所)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