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汐止大尖山登峰繞山走春探遊記實

2021.02.20.陳韋佐旅記

民國八十年的聖誕節舉家遷居位於東湖內溝溪畔的瓏山林社區,從此成為道地的「汐止人」,倏忽已經接近30個年頭。天秀宮、大尖山秀峰瀑布是是居民登山健行路線之一,每天來此的遊人絡繹不絕,我一有空也會來此參拜、遊山玩水。

汐止大尖山登峰健行得從新台五路轉進秀峰路,再接勤進路。接近「天秀宮」時有一段算是蜿蜒的陡坡,汽車必須要停在天秀宮左坡下停車場。常常會遇到三五成群遊客在林蔭下泡茶聊天,隨行的小孩在林下到處奔跑嘻鬧,一副和樂氣氛。

「天秀宮」主祀關聖帝君,首先雙手合十參拜,祈求平安,隨後由右側階梯直上大尖山登山步道口。行程預定先登上大尖山頂涼亭,再右轉往彌陀山天道清修院,然後下勤進路坡道回到停車場。

踏進大尖山登山石階,穿越雜木叢林,在綠蔭遮陽下感受清風吹爽的快意。沿途不時有遊客側身而過,絕不會孤單。估算從天秀宮登山口到登頂約有0.7公里距離,坡度約在30~45之間,距離不算遠。走在上下起伏稜線步道,時而爬升,時而右彎再左拐。

A01-IMGP3781-天秀宮主祀關聖帝君  A02-IMGP3784-林蔭下大的尖山登山石階  A03-IMGP3786-走在上下起伏稜線步道上

A01-IMGP3781-天秀宮主祀關聖帝君.jpg

A02-IMGP3784-林蔭下大的尖山登山石階.jpg

A03-IMGP3786-走在上下起伏稜線步道上.jpg

    面向大尖山山峰的鞍部逐階挺升,到了鞍部抬頭仰望大尖山山峰,距離登頂還要加把勁。從鞍部進入,起坡開始往山頂前進。開闊的林野,晴朗的天空,大樓林立的山腳下在午後驕陽照耀下顯得格外清新。汐止市景歷經二十餘年的變遷,一片繁榮景象。眼光飄越市景,遠方如三角錐的影像正是座落基隆外海的基隆嶼。

A04-IMGP3791-從鞍部仰望大尖山山峰  A05-IMGP3793-汐止市景歷經二十餘年的變遷一片繁榮景象  A06-IMGP3794-遠方座落基隆外海的基隆嶼

A04-IMGP3791-從鞍部仰望大尖山山峰.jpg

A05-IMGP3793-汐止市景歷經二十餘年的變遷一片繁榮景象.jpg

A06-IMGP3794-遠方座落基隆外海的基隆嶼.jpg

    頂陡坡的體貼設計是加裝鋼管欄杆,坡道路面以石板一塊一塊疊砌,雨中若小心翼翼行走應不致發生滑倒事件。「之」字型的緩升坡道讓行人體力有舒緩空間,轉彎處可做短暫休息。找到撥開樹枝的透窗,明亮的視野應該是雪山支脈的五指山稜脈,而其後方的大屯山系,包括七星山也隱約近在咫尺。越過「之」字型緩升坡道,眼前腳下是比較平坦路面,林木夾道,陽光稀疏,可是仍然汗流浹背。

A07-IMGP3798-「之」字型緩升坡道加裝鋼管欄杆行人多一層保障  A08-IMGP3801-撥開樹枝的透窗五指山及其後大屯山系歷歷在目  A09-IMGP3804-越過「之」字型緩升坡道是林木夾道、陽光稀疏的平坦路面

A07-IMGP3798-「之」字型緩升坡道加裝鋼管欄杆行人多一層保障.jpg

A08-IMGP3801-撥開樹枝的透窗五指山及其後大屯山系歷歷在目.jpg

A09-IMGP3804-越過「之」字型緩升坡道是林木夾道、陽光稀疏的平坦路面.jpg

    經過前方曲折直上的石階,在迂迴步道上又與鋼管欄杆坡道再度相遇。接近大尖山頂的途中,林木越來越稀疏,容許有透明的天空。俯望左下方山腳下景觀,在午後驕陽照射的大地聳立著幢幢高樓,昔日五層樓以下房舍似乎都被隱沒於無形。放眼仔細瞧,不難發現基隆河貫穿的影子,連接兩岸的新穎橋樑清晰可見,宛如懸空的高速公路經過市郊山麓間。抬頭仰望,裝置避雷針的涼亭就是標高460公尺的大尖山山頂,一面高舉的中華民國國旗隨風飄揚。登上涼亭,看到近邊的圖根點柱石,讓我憶起接近二十年前這裡曾經發生雷擊事件,擊倒涼亭並塌壓多名結伴登山老師,造成死傷慘劇。在之前,大尖山涼亭上並沒有避雷針設置,發生雷擊事件後方才裝上,涼亭的模樣也不同以往。

A10-IMGP3810-在迂迴步道上又與鋼管欄杆坡道再度相遇  A11-IMGP3815-幢幢高樓讓昔日五層樓以下房舍似乎都被隱沒於無形  A12-IMGP3818-裝置避雷針的涼亭就是標高460公尺的大尖山山頂

A10-IMGP3810-在迂迴步道上又與鋼管欄杆坡道再度相遇.jpg

A11-IMGP3815-幢幢高樓讓昔日五層樓以下房舍似乎都被隱沒於無形.jpg

A12-IMGP3818-裝置避雷針的涼亭就是標高460公尺的大尖山山頂.jpg

    佇立在大尖山頂崖邊的涼亭上,放眼四野盡在可及範圍,以360度環視,愉悅心情不言可喻。眼角首先飄向左邊景觀,座落臺北市信義區的地標台北101,逆光下有點朦朧的美。眼光往右移,遠方的山頭正是觀音山,其左邊延脈是目前蓬勃發展的林口台地,林口新市鎮。再往前看,圓山大飯店隱約矗立在劍潭山頭,緊鄰基隆河,而位於基隆河右岸的大直地區,如雨後春筍般不斷冒出新穎的高樓。再拉近距離,那灘基隆河水就是201524日上午1055分所發生復興航空235號班機空難(又稱南港空難或基隆河空難)地點,隱約也可看見捷運南港軟體園區站旁的中信金控大樓。與觀音山同在天際線上的是大屯山系山脈,七星山就從五指山稜脈之後突現。

A13-IMGP3824-台北地標台北101大樓  A14-IMGP3825-觀音山與林口台地  A15-IMGP3827-大屯山系七星山與五指山系稜脈

A13-IMGP3824-台北地標台北101大樓.jpg

A14-IMGP3825-觀音山與林口台地.jpg

A15-IMGP3827-大屯山系七星山與五指山系稜脈.jpg

    視野再移向右邊基隆市方向,浮在海面上的基隆嶼清晰得可近距離接觸,而外木山海岸邊的協和火力發電廠煙囪穩穩地聳立在藍藍晴空下,將大地點綴得明媚燦爛。日頭即將西下的南港經貿園區與中信金控大樓在逆光影子下展暉,方圓四周區域內企業不斷為台灣經濟創出名堂。

A16-IMGP3828-浮在海面上的基隆嶼清晰得可近距離接觸  A17-IMGP3830-外木山海岸邊的協和火力發電廠煙囪穩穩地聳立在藍藍晴空下  A18-IMGP3832-南港經貿園區與中信金控大樓在逆光影子下展暉

A16-IMGP3828-浮在海面上的基隆嶼清晰得可近距離接觸.jpg

A17-IMGP3830-外木山海岸邊的協和火力發電廠煙囪穩穩地聳立在藍藍晴空下.jpg

A18-IMGP3832-南港經貿園區與中信金控大樓在逆光影子下展暉.jpg

    從大尖山頂崖壁往內延伸的稜脈平台,是遊人來此歇息及運動場所,林下設置多數石桌椅,並有簡易的屈身輪胎提供健身活動。那雙手不停擺動、屈膝,或品茗抱讀的登山客,多麼清靜悠閒。那手牽手,並肩步向涼亭的老夫老妻多麼恩愛,晴空下一片詳和。

A19-IMGP3834-大尖山頂崖壁旁有一圖根點  A20-IMGP3820-大尖山頂稜脈平台A21-IMGP3837-林下石桌椅供遊人歇息品茗聊天

A19-IMGP3834-大尖山頂崖壁旁有一圖根點.jpg

A20-IMGP3820-大尖山頂稜脈平台.jpg

A21-IMGP3837-林下石桌椅供遊人歇息品茗聊天.jpg

    離開大尖山頂稜脈平台往天道清修院繼續前行,右側坡道山徑是通往秀峰瀑布最近的山路,路標指示1公里,沿途較為崎嶇難行,一般不建議走這條路。往前行,越過石牆,順著石階走就可通往天道清修院。筆直石階步道有林木枝葉的掩蓋,有清風吹拂與林間飛鳥鳴叫聲所交織成的森林協奏曲,頓感全身舒暢。

A22-IMGP3843-通往秀峰瀑布較崎嶇難行山路路標指示1公里  A23-IMGP3845-越過石牆順著石階走就可通往天道清修院  A24-IMGP3853-筆直石階步道有林木枝葉的掩蓋

A22-IMGP3843-通往秀峰瀑布較崎嶇難行山路路標指示1公里.jpg

A23-IMGP3845-越過石牆順著石階走就可通往天道清修院.jpg

A24-IMGP3853-筆直石階步道有林木枝葉的掩蓋.jpg

    幾步路距離,穿過林間就可俯望天道清修院。此時來到丁字路口,路標指示往前行是四分尾山,往右下是天道清修院。往天道清修院是一段陡坡,經砌成石階步道,又有鐵欄杆供扶持,安全無虞。

A25-IMGP3855a-穿過林間可俯望天道清修院  A26-IMGP3858-前行四分尾山右下天道清修院 A27-IMGP3862-往天道清修院陡坡石階步道有鐵欄杆供扶持

A25-IMGP3855a-穿過林間可俯望天道清修院.jpg

A26-IMGP3858-前行四分尾山右下天道清修院.jpg

A27-IMGP3862-往天道清修院陡坡石階步道有鐵欄杆供扶持.jpg

    終於來到「彌陀山天道清修院」,巍峨建築顯得分外壯觀。天道清修院是一貫道的道場,主祀神佛是「明明上帝」,即「無極老母」,信徒極大部份吃素。天道清修院位於勤進路,是通往汐碇路的途中。

A28-IMGP3867-巍峨壯觀的「彌陀山天道清修院」

A28-IMGP3867-巍峨壯觀的「彌陀山天道清修院」.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意山林 的頭像
    中意山林

    sanlin819chen26的部落格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