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山水人文學會蘭嶼綠島跳島旅遊之蘭嶼行

陳韋佐旅記 2018.7.13

記得西元1980(69)春節期間參加老婆高職同學的南橫與蘭嶼、綠島跳島旅行,距今已經接近39個年頭,往日的蘭嶼、綠島印象依稀重現,變化的不只是時間,景物更加豐富。

當年登臨蘭嶼時間已接近傍晚,簡單而不算豐富晚餐後,分批排隊搯水抹身,男女大夥兒分開擠在大通舖度過難熬夜晚。隔日清晨搭乘小巴遊覽雙獅岩,經過顛簸土石路面,欣賞蔚藍岩岸風光。傳統地下屋民居也是必然參觀景點,靦腆的達悟族同胞顯得不自在,也不能進屋內窺究竟。穿著丁字褲、戴著銀盔的達悟男子與表演達悟族頭髮舞的女子吸引我們好奇注目眼光,隨後就搭船駛離蘭嶼,繼續前往下一行程的綠島。

當時的綠島還是屬於管制區,上岸後有衛哨多人,來客一一檢查數人頭,氣氛帶點嚴肅、緊張。抬起頭來面對著不是「歡迎蒞臨」看板,而是一面政治性標語。領頭的人只帶我們上觀音洞參觀,經過崎嶇有點坡度山徑,踏在礁岩上進入洞內,聽潮汐轟隆撞擊聲音,向面朝內的石觀音頂禮膜拜。什麼朝日溫泉、什麼火燒島監獄,渾然不知長得什麼模樣,就這般離開回到本島台東富岡漁港,徒留回憶。

一早從台北搭乘台鐵自強號列車來到台東已接近中午時刻,急速搭上預約的小巴直奔富岡漁港,惟恐趕不上駛往蘭嶼的船班。正午時分頂著大太陽走在碼頭區,來回的自小客顯得異常繁忙,多數是搭同班船前往蘭嶼的遊客。對於富岡漁港已經少有印象,若有也只是路過不入而已。今天的天氣非常晴朗,港區擠滿多艘漁船,彩雲高高漂浮在天空,水天一色特別燦爛。綠島之星輪早已停泊多時,等候陸續上船遊客。

A01.取材自悠遊蘭嶼網站-景點簡介

http://www.uu-lanyu.com/images/tourism/tourism.html

【旅遊地圖】

Lanyu map-取材自悠遊蘭嶼網站.gif

A02.擠滿多艘漁船的台東富岡漁港、彩雲下的台東富岡漁港、台東富岡漁港(綠島之星)

A01-IMGP1681-擠滿多艘漁船的台東富岡漁港.JPG

A02-IMGP1682-彩雲下的台東富岡漁港.JPG

A03-IMGP1678-台東富岡漁港(綠島之星).JPG

    富岡到蘭嶼的2個鐘頭又20分鐘航程海波不漾,讓我們能夠盡興眺望原住民卑南族與阿美族的聖山-都蘭山。漸漸地遠離都蘭山,輪終於在蘭嶼開元港碼頭靠岸了。開元港位於蘭嶼西岸「椰油村」(椰油部落),為蘭嶼對外主要門戶,正值旺盛的暑假期間,分別從台東富岡與墾丁後壁湖出發往返蘭嶼的定期船班滿載遊客,讓開元港異常忙碌,擠滿人潮。下船後舉目所望整座開元港港區擠滿多艘漁船,讓人感覺到是個熱鬧的港口。站在港口邊,望著北方伸入海中的小山,名叫「紅頭岩」。當輪緩慢進入開元港時,往左前方仔細觀看,會好奇這座小山的岩壁竟然浮現酷似印地安人的側面人頭。據說每當仲夏季節夕陽西沈時分,從台東遠望蘭嶼島可看見晚霞照映下的蘭嶼,彷彿是顆趴在海面上人頭型狀的島嶼,是故人們早期就將蘭嶼稱作「紅頭嶼」。

再舉頭往南邊方向望過去,是蘭嶼開元港的舊港燈塔,高高聳立。舊開元港昔日的白色燈塔可供遊客登臨,有階梯順著岩壁建造,視野十分遼闊。看到環繞燈塔的遊客,心裡實在有點嚮往,可惜行程中並未安排這處景點。

A03.蘭嶼開元港(富岡-蘭嶼2個鐘頭又20分鐘)、擠滿多艘漁船的蘭嶼開元港(紅頭岩)、蘭嶼開元港南邊舊港燈塔

A04-IMGP1683-蘭嶼開元港(富岡-蘭嶼2個鐘頭又20分鐘).JPG

A05-IMGP1684a-擠滿多艘漁船的蘭嶼開元港(紅頭岩).jpg

A06-IMGP1988-蘭嶼開元港南邊舊港燈塔.jpg

    我們今晚入住的望海民宿位在野銀村(野銀部落),民宿主人的休旅車將我們接駁到靠近蘭嶼機場環島公路邊的機車出租行,嶄新的機車2人共乘。所在位置屬於漁人部落,這裡除了機場設施外,還有著名的「蘭恩文教基金會」,為漁人部落提供了更多的藝文活動的參與機會。

    從機車出租行沿環島公路逆時鐘方向往前騎行,經過紅頭村(紅頭部落),其與島東岸的野銀部落藉中橫公路連接,是島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捷徑。紅頭村聚落看起來較現代化,蘭嶼鄉衛生所與郵局都在此,生活便利。唯有位於紅頭部落傳統界線末端的核能廢料貯存場,在環保意識抬頭下產生很大爭議。

    經過青青草原,在環島公路上遠望小蘭嶼島。浮出湛藍海面的小蘭嶼目前是一處無人島嶼,位於蘭嶼的東南方,也是一座火山島,行政區屬於台東縣蘭嶼鄉紅頭村。

    迎著清爽海風奔馳,前進台電核廢料蘭嶼儲存廠的公路上,海岸邊平坦礁岩受潮水衝激,產生雪花般浪花,加上遠處壯觀海岬,呈現一幅絕美景色。來到倚山面海的「台電核廢料蘭嶼儲存廠」,沒有停留,繼續前進野銀村(野銀部落)

A04.經過青青草原在環島公路上遠望小蘭嶼島、前往台電核廢料蘭嶼儲存廠的海岬、台電核廢料蘭嶼儲存廠

A07-IMGP1685-經過青青草原在環島公路上遠望小蘭嶼島.JPG

A08-IMGP1687-前往台電核廢料蘭嶼儲存廠的海岬.JPG

A09_IMG_1531878943036-台電核廢料蘭嶼儲存廠.jpg

    望海民宿是一間較新穎的建築,桃紅配綠色異常醒目。接受民宿女主人林春美(達悟名:幸那.那那尹)盛情接待,民宿屋內一塵不染,擺設井然有序。民宿男主人是一位水泥匠,從事各部落的建築工程,經營民宿當副業收入。閒談下,方知早年在三重落戶打拼,住處與我三重家有地緣關係。兒子前不久結婚後舉家搬回來住,囍字還很新鮮,讓我們也沾染喜氣。

    望海民宿大門前直往是中橫公路,近距離連接島西岸的紅頭部落,山路崎嶇,雨後的濕滑路面更加難行。民宿女主人不建議我們通行,尤其雙載會增加危險度。多數伙伴趁著雨歇時刻強行進入中橫公路,果不其然發生倒車事故(機車未停妥之故),還好只是車傷人無恙。看著伙伴興致勃勃樣子,我也單騎往山坡公路出發,走在彎曲陡斜公路上真正難行。約2/3路程來到氣象台入口,小徑濕滑路面令人見而怯步,其實只能用雙腳登臨氣象台,來回大約要花半個鐘頭時間。緊握前後煞車杆緩慢下山,俯瞰野銀部落與東清灣景觀,美不勝收。

A05.野銀部落望海民宿、野銀部落望海民宿前中橫公路(近距離連接紅頭部落)、從中橫公路上俯瞰野銀部落

A10-1531733732436-野銀部落望海民宿.JPEG

A11-IMGP1811-野銀部落望海民宿前中橫公路(近距離連接紅頭部落).JPG

A12-IMGP1983-從中橫公路上俯瞰野銀部落.JPG

    從野銀部落望海民宿出發,眼前的海灣就是「東清灣」,響叮噹名氣即是「全台灣第一道曙光」所在,跨年時候吸引多數觀光客來此捕捉晨曦光影。抵達東清村(東清部落),在東清國小停駐腳步,登上東清灣岸邊觀海亭,其側邊觀海平台規定必須脫鞋才能進入,以保持環境整潔。東清國小初創於西元1932(日治昭和7),當時稱作「蕃童教育所」。東清部落位於蘭嶼東北岸,保留著較多達悟文化特色。趨近礁岩圍繞的水域,傳承數千年的拼板舟就停泊在岸邊等候遊客。

A06.前進東清部落的海岸線(東清灣)、東清部落東清灣岸邊觀海亭Iranmeylex、東清部落東清灣上拼板舟場域

A13-IMGP1692-前進東清部落的海岸線(東清灣).JPG

A14-IMGP1833a-東清部落東清灣岸邊觀海亭Iranmeylex.jpg

A15-IMGP1723-東清部落東清灣上拼板舟場域.JPG

    大伙兒駐足在東清灣拼板舟場域的岸邊,觀看遊客體驗拼板舟搖櫓的樂趣。水域中有不少當地小孩及遊客在戲水,嘻鬧聲不絕於耳。那種悠游自在神情,令人欣羨。

A07.駐足東清部落東清灣拼板舟場域、觀看遊客在東清部落東清灣上拼板舟體驗、悠游自在於東清灣拼板舟場域的遊客

A16-FB_IMG_1531879019366-駐足東清部落東清灣拼板舟場域.jpg

A17-IMGP1716a-觀看遊客在東清部落東清灣上拼板舟體驗.jpg

A18-IMGP1711a-悠游自在於東清灣拼板舟場域的遊客.jpg

    從東清灣往東北走,先略過東清灣岬角的天然海蝕洞-情人洞景區,經過軍艦岩島礁僅一水之隔的海岸公路。在此停妥機車,仔細端詳位於蘭嶼東北角海中的軍艦岩雄姿。這是座無人的小島,由眾多珊瑚島形成的景緻,達悟族人(雅美族 人)稱為Jyahawod,形容不易登陸之意。根據網路所提供訊息說明,東清部落的老人有一記憶猶新的美航空軍機誤炸事件,相傳在二次大戰期間,由於該島礁外觀酷似軍艦,曾經遭受砲轟。

    繼續往前奔馳,矗立在岸邊的雙獅岩霍然落入眼簾,遠望岩塊的天然造景像極了雙獅對臥,讓人無不感嘆造物主鬼斧神功之妙。雙獅岩面向環島公路、背對太平洋,為火山活動中噴出的熔岩冷卻後形成的自然景觀,維妙維肖、栩栩如生。

    雙獅岩前方礁岩上生長著大片翠綠海邊植物,有山羊群在這塊土地上穿梭啃草,與可愛模樣的雙獅兩相對映,留下生動畫面。

A08.一水之隔的軍艦岩島礁、矗立在岸邊的雙獅岩、雙獅岩前方礁岩上啃草的山羊群

A019-IMGP1735-一水之隔的軍艦岩島礁.JPG

A20-IMGP1749a-矗立在岸邊的雙獅岩.jpg

A21-IMGP1744-雙獅岩前方礁岩上啃草的山羊群.JPG

    基於對文史探究的興趣使然,每看到環島公路邊的遺址解說石碑,都會特別留意。經過雙獅岩後,來到一處海岸邊,當地政府立下石碑,向遊客解說著,這裡是「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面對著一望無際的太平洋,達悟族先人在遼闊的山邊平坦土地上建立家園,所遺留下來的石砌圍牆得以見證。雜草叢生似荒蕪的廣闊土地上隱然還有地下屋痕跡,可惜無緣一探究竟。

A09.海岸邊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石碑、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石砌圍牆、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景致

A22-IMGP1756a-海岸邊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石碑.jpg

A23-IMGP1750-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石砌圍牆.JPG

A24-IMGP1752-平廣遼闊Timawawa部落舊址景致.JPG

    再往前走,如同東清灣景致的海灣出現眼前,趨近發現,當地政府在這裡也立下石碑,向遊客解說著,這處海岸港口是「Vanwa部落舊址」。海岸港口的岸上置放著多艘拼板舟,海灣水域中有遊客在戲水。這個港澳周邊建築物看起來比較新穎現代化,有多數店面,遊客也比較多。公路兩側的燒烤攤位聚集多名遊客購買燒烤海鮮,市街顯得異常熱鬧。

A10.海岸港口Vanwa部落舊址石碑、海岸港口Vanwa部落舊址的拼板舟、在海岸港口Vanwa部落舊址海灣水域戲水遊客

A25-IMGP1759-海岸港口Vanwa部落舊址石碑.JPG

A26-IMGP1760-海岸港口Vanwa部落舊址的拼板舟.JPG

A27-IMGP1762-在海岸港口Vanwa部落舊址海灣水域戲水遊客.JPG

    在不遠地方接著進入朗島部落的村落,入口處聳立的圖騰非常醒目,進去朗島村還有一段距離,沒打算入內參觀只留來此一遊倩影。朗島部落的蘭嶼名為iraralay,指為有禮貌、和善的意涵,是蘭嶼島上最具建築風貌的村落,可欣賞達悟族人(雅美族人)一半興建在地下的茅屋。

    朗島村更是蘭嶼島上領域最大的部落,比其他部落有著較多的奇岩異石。矗立在朗島部落的北邊海岸,環島公路旁一座高約20公尺的中空靠珊瑚礁岸岩石,裡面還夾著一塊小岩石,奇特而優美的形狀被稱作「玉女岩」,又名「夫妻岩」或「陰陽石」。

    從玉女岩繼續往西行,看到巨大海蝕洞,讓我們嘖嘖稱奇,數一數,共有五孔洞。第一座接近的孔洞可以看出富有宗教意味。

A11.進入朗島部落的入口圖騰、朗島部落北邊海岸的玉女岩、蘭嶼朝聖地之五孔洞

A28-1531733719434-進入朗島部落的入口圖騰.JPEG

A29-IMGP1767-朗島部落北邊海岸的玉女岩.JPG

A30-IMGP1768-蘭嶼朝聖地之五孔洞.JPG

    從十字架的擺放不難想像是蘭嶼天主教會的朝聖地,據稱各地教友都會來此交流、避靜。五孔洞是五個地盤快速上升受到強烈東北季風影響而形成的巨大海蝕洞,岩壁上珊瑚化石清晰可見,清楚見證海岸升起的痕跡和過程。岩壁上已經長滿翠綠植被,五個海蝕洞口緊鄰形成,看樣子洞中應該較為陰涼,是環繞蘭嶼時的避暑好去處,可惜此行無暇進洞體驗。

A12.蘭嶼朝聖地五孔洞之十字架、蘭嶼朝聖地五孔洞之巨大海蝕洞口、蘭嶼朝聖地五孔洞海蝕洞上方植被

A31-IMGP1770-蘭嶼朝聖地五孔洞之十字架.JPG

A32-IMGP1775-蘭嶼朝聖地五孔洞之巨大海蝕洞口.JPG

A33-IMGP1769-蘭嶼朝聖地五孔洞海蝕洞上方植被.JPG

    經過五孔洞後,在環島公路旁矗立一對礁岩,從解說石碑說明,是名為「雞的家Tivahey ni manok」的岩石。岩壁上有山羊在邊坡走動,清晰可見其蹤影。而位於雞的家西邊海岸上奇型礁岩更讓我們稱奇,長相奇特,供人去發揮想像力,一時也找不出相對應名稱。

A13.雞的家Tivahey ni manok、雞的家Tivahey ni manok岩壁上山羊、位於雞的家西方海邊奇型礁岩

A34-IMGP1782-雞的家Tivahey ni manok.JPG

A35-IMGP1781-雞的家Tivahey ni manok岩壁上山羊.JPG

A36-IMGP1785-位於雞的家西方海邊奇型礁岩.JPG

    2018713日的隔日凌晨,起早從野銀部落望海民宿觀賞日出,隨時間推移,初陽的晨曦冉冉上昇,異常光彩奪目。所面對方向為東清灣,越過海的那邊為情人洞景區。網路上雖說東清灣為最富盛名的觀賞日出地點,依我想是攝影角度與取景問題。在野銀部落與東清部落間的海岸邊任何地點都是最理想捕捉美美畫面所在。

A14.從野銀部落望海民宿觀賞日出

A37-IMGP1790-從野銀部落望海民宿觀賞日出.JPG

A38-MGP1796-從銀部落望海民宿觀賞日出.JPG

A39-IMGP1804-從野銀部落望海民宿觀賞日出.JPG

    野銀部落位於蘭嶼東南方,蘭嶼名為ivalino,指馬鞍藤之意。我們居住的望海民宿就在環島公路邊,部落周邊有值得去探秘的景點,從而瞭解當地居民生活方式。

    漫步在部落的市街,當地居民只要看到遊客走動就會向前招攬參觀地下屋的生意,因為沒興趣就繼續前行。野銀部落的民宿有不少家,從靠近望海民宿後方民宿海邊可觀賞海岸線景致,而部落特有的冷泉就在前方不遠處潮間帶上。滿佈綠藻的礁岩、蘭嶼島少見的細緻白沙與冷冽而澄淨的冷泉水,是遊客必遊景點之一。

    野銀部落教會就在環島公路邊,是部落居民信仰所依與聚會之所在。

A15.野銀部落海岸線(冷泉)、野銀部落教會、野銀部落地下屋

A40-IMGP1689a-野銀部落海岸線(冷泉).jpg

A41-IMGP1985-野銀部落教會.JPG

A42-IMGP1986-野銀部落地下屋.JPG

    想起昨晚民宿女主人為我們特炊的晚餐,風味十足,讓我們個個口齒留香。今天的早餐則安排在東清部落的早餐店,早晨的東清灣拼板舟水域又是另一番風情,已經有遊客倘佯於海水中,東北方向的情人洞清晰可辨,就在海岬邊上。

    情人洞景區屬於東清村範圍,從拼板舟水域前公路緩坡直上,在公路頂點處停駐機車,順著右側小徑進去就可抵達情人洞。路口顯目看板是禁止汽機車進入,因此得以悠閒慢步在兩側花木斜坡中觀看海岸植物生態。回首野銀與東清部落,在忽隱忽現的陽光照耀下,光景異常璀璨。當來到情人洞觀景涼亭時,被突然而來的陣雨所侵襲,才發覺沒帶上雨具是失誤的選擇,還好暫時可以在涼亭下躲雨。蘭嶼晴時多雲偶陣兩的天候真讓外地人捉摸不定,躲雨之際讓我們定下心情,仔細觀看方圓火山岩礁,確是讓我們更瞭解蘭嶼地質的最好見證題材。

A16.前進東清部落情人洞前東清灣拼板舟水域、從情人洞步道回望野銀部落與東清部落、情人洞觀景涼亭與火山岩礁

A43-IMGP1727a-前進東清部落情人洞前東清灣拼板舟水域.jpg

A44-IMGP1980-從情人洞步道回望野銀部落與東清部落.JPG

A45-IMGP1908-情人洞觀景涼亭與火山岩礁.JPG

    位於東清灣岬角的情人洞是一座天然海蝕洞,今天我們所目睹的天然石拱門是經年累月受到海浪侵蝕形成的傑作。洞下四周岩石將海水圍成深潭,水色清澈見底。如此美景以不同角度掠取影像以饗讀者,也是一大樂事。第一張完美圖像是同行臺灣山水人文學者吳智慶老師的攝影作品,構圖上已經抓到其精髓,深深佩服。

A17.不同取景角度的情人洞景觀

A46-FB_IMG_1531878905209-不同取景角度的情人洞景觀.jpg

A47-IMGP1934-不同取景角度的情人洞景觀.JPG

A48-IMGP1888-不同取景角度的情人洞景觀.JPG

    情人洞四周岩石崢嶸而險峻,令人有點恐懼,然而為了趨近觀賞洶湧的波濤巨浪,我們還是小心翼翼地爬上洞口邊緣。在海浪返復不斷衝擊海溝下,濤聲隆隆,相當壯觀。

    情人洞左側岩礁也算是亮點,海崖下海溝被四周岩石圍成深潭,讓我們

也產生興趣,趨近崖邊盡情觀賞。

A18.近距離觀賞情人洞並聽濤、情人洞海潮濤聲隆隆乍響、情人洞區海崖下海溝

A49-1531733767021-近距離觀賞情人洞並聽濤.JPEG

A50-IMGP1949-情人洞海潮濤聲隆隆乍響.JPG

A51-IMGP1925-情人洞區海崖下海溝.JPG

    情人洞左側岩礁上可看到山羊在那兒走動,享受不受干擾空間,真悠遊自在。情人洞景區岩礁上隨處可看到珊瑚礁化石,是此處海岸地質特色。

A19.情人洞區海崖坡上山羊、情人洞區珊瑚礁岩

A52-IMGP1917-情人洞區海崖坡上山羊.JPG

A53-IMGP1969-情人洞區珊瑚礁岩.JPG

A54-IMGP1926-情人洞區珊瑚礁岩.JPG

    情人洞區礁岩上有火山爆發後之黑色岩屑,隨處生長的馬鞍藤、海芙蓉及成列的林投樹。

A20.情人洞區礁岩上火山爆發之黑色岩屑、情人洞區山芙蓉與馬鞍藤、情人洞步道之林投樹

A55-IMGP1967-情人洞區礁岩上火山爆發之黑色岩屑.JPG

A56-IMGP1864-情人洞區山芙蓉與馬鞍藤.JPG

A57-IMGP1972-情人洞步道之林投樹.JPG

    走出情人洞步道,結束蘭嶼旅程,繼續奔向下一個島嶼-綠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