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大同學共遊基隆和平島探索自然人文古蹟寫實

2017.10.31.陳韋佐旅記

    今早我們中山社大同學一行12名集合在基隆車站,轉搭101公車來到基隆和平島,藉著社大課餘來趟自然人文古蹟探索之旅。駐足「和平橋」上,朝南方向是「正濱漁港」,其對岸為修船廠,遠處協和火力發電廠的煙囪也歷歷在目。而位於修船廠同側,和平橋頭是社寮福德宮渡船碼頭。

    「正濱漁港」昔日稱作「基隆漁港」,日治時期曾為台灣第一大港,帶動當時基隆地區漁港的興盛與繁榮,也曾為金瓜石金礦的主要輸出港。正濱漁港為近海拖網漁業基地,以遠洋拖網與延繩釣漁船為主,目前建設目標正朝向積極開發成假日休閒懷舊碼頭發展。

    和平島是位於台灣基隆市中正區的一座島嶼,全島坐落於基隆港東北。名稱因歷史背景更迭,從「大雞籠嶼」或「大雞籠山」改名「社寮嶼(島)」,再於二二八事件後,改名為「和平島」迄今。和平橋原名「基隆橋」,建造於日治昭和9(1934),有八座橋墩,是一座聯絡八尺門與社寮的跨海大橋,是台灣第一座跨海大橋。八尺門原是形容和平島與台灣本島之間狹隘的水道,往和平島的方向,一過和平橋的右邊即是八尺門,俗稱八尺門為漁船出入之航道。

B01-基隆和平島南方的正濱漁港.jpg   B02-基隆正濱漁港與對岸修船廠.jpg   B03-基隆正濱漁港對岸社寮福德宮渡船頭.jpg

    當公車未駛過和平橋之前,橋頭醒目的右行指標是「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海濱里正濱路)。緩步上行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左側八尺門之斷垣殘壁,那是「阿根納造船廠」荒廢的建築物,條條生鏽鋼筋外露暗藏殺機,因缺乏管理每每看到許多好奇遊客不畏危險進入拍照。飾演《美國隊長》好萊塢男星克里斯艾文(Chris Evans)曾來此拍廣告,經媒體披露,反而被當成攝影棚來使用。

    阿根納造船廠是1960年代美商向台金公司租用八尺門碼頭所投資成立的,後來造船廠倒閉,而台金公司也因金屬採礦沒落,處分財產時不知何因土地就轉到台糖手上。20162月時,阿根納造船廠遺跡遭到拆除,經媒體披露,在基隆市長震怒下,市府以建築法規勒令停工暫時保住遺跡。

B04-位於八尺門地區的阿根納造船廠遺跡.jpg   B05-阿根納造船廠荒廢的建築物.jpg   B06-阿根納造船廠荒廢建築物被當成攝影棚.jpg

    距今1020多年前陸續有來自東部的阿美族人,以遠洋漁業或營造業的工作為主,在八尺門地區落戶,形成原住民聚落。因此基隆市政府在這地區建設有「海濱國宅」,照顧他們。同時也規劃成立「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於2005410日正式開幕啟用,延續發揚原住民文化,並推廣原住民的藝文觀光活動。

    進入原住民文化廣場,原住民意象已經讓人深深感受到原味十足。經仔細觀看山壁上還原的老舊歷史照片,發現所在位置就是昔日的八尺門火車站遺址。從1940年代八尺門五分車車站影像,讓我們瞭解原來就位於八尺門水道上海濱國宅車道入口處。

    其實我們不是很瞭解為何這裡有五分車站,經查得資料,在1920年代左右八尺門即為礦產裝卸碼頭,利用台車軌道運煤,連接到深澳。當煤礦運抵八尺門之後,再轉水運運至基隆港,輸出台灣。

B07-八尺門地區原住民文化廣場與八尺門火車站遺址.jpg   B08-1940年代的八尺門五分車車站影像.jpg   B09-八尺門水道上的原住民海濱國宅.jpg

    山壁上的老舊歷史照片,讓我們得以回顧八尺門水道上舢舨船搖櫓情形,同時看出目前八尺門海濱國宅未重建前的聚落原貌。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共有六層,34樓為原住民文物展覽室。依當地地形設置東、西兩座高地廣場,其間並以一座吊橋連結,具有『溝通』的意義。經抬頭仰望,高地廣場設有通道連接到5樓,也毗鄰原住民海濱國宅。兩廣場上都搭設有瞭望台,居高臨下可眺望基隆港及基隆嶼,視野極佳。

B10-八尺門水道舢舨船舊影像.jpg   B11-八尺門地區原住民部落舊影像.jpg   B12-八尺門地區原住民文化會館.jpg

    經過原民會館直走進去,不遠處即可看到舊八尺門到八斗子五分車隧道遺跡,可供行人通行。試著走入一探究竟,隧道內髒亂不堪,出隧道仍有民居。回顧山壁上的老舊照片,隧道口很清楚的台車軌道,見證金瓜石線八尺門到八斗子段最明顯歷史。

    隧道口左側有一條斜坡小徑,剛好一位居民走出來再轉進隧道,試著前進探望。草木叢生的土堆應是隧道上方,順坡道而下可進入緊鄰海濱國宅的房舍,這裡應該是社寮橋(新和平橋)側的奇浩部落所在。

B13-舊八尺門到八斗子五分車隧道遺跡.jpg   B14-八尺門五分車隧道車軌舊影像.jpg   B15-八尺門五分車通往八斗子鐵道及其下緊鄰社寮橋奇浩部落.jpg

    從原民會館往回走,跨越八尺門水道之和平橋,才真正踏入和平島地域。和平橋是台灣的第一座跨海大橋,初建於日治昭和9(1934),全長約75公尺,現有的橋樑已非當年的古橋。根據當地文史工作者考證,極可能是台灣歷史上最早建造的第一座鋼筋水泥橋。另從網路探索得知,根據文史工作者潘江衛先生的說法-「舊和平橋下的8個橋墩,形狀就像4道拱門,其實暗示日本帝國主義的國家格言“八紘一宇 世界大同“,是日本為證明海外侵略的正當性所用的口號。」

    和平島(社寮島)從古至今就有社頭、社尾名稱,位在社寮島頭端的聚落稱社頭,位在社寮島尾端的聚落稱社尾。依聚落成形之信仰習俗,皆分立土地公廟。今日位於和平橋端(社頭)「社寮福德宮」屬於和平島東邊祭祀圈;位於「臺灣省水產試驗所」附近(社尾)土地公廟屬於和平島西邊祭祀圈。社頭土地公廟的歷史很值得探討,從和一路27號轉進就可抵達,位在渡船頭邊。從廟埕解說板說明,該渡船頭是早年聯外交通不方便時,作為與對岸正濱漁港的聯絡碼頭。

清同治11(1872) 927日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師馬階就是從這處碼頭上岸,並在現今水產試驗所對面租用民宅,作為社寮佈道所。現在位於基隆市中正區平一路31號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和平島教會(196681日成立)並不是當時馬階傳教處所。

B16-橫跨八尺門水道之和平橋.jpg   B17-和平橋頭緊依社寮福德宮之渡船頭.jpg   B18-渡船頭邊社寮福德宮.jpg

    社寮福德宮的立祀建廟史可追溯到清嘉慶12(1807) 間,本地東渡口即有簡陋小福德祠,以石頭紅貼「福德爺」供島民祭拜。咸豐2 (1852)本地平埔子弟潘氏先人塑刻福德爺黑陶香爐奉祀土地公,至今為鎮宮之寶。清同治6(1867)雞籠海嘯,毀壞福德祠,後至光緒末年間才改建一小土地公廟。廟小僅容一石頭土地公神像,香火鼎盛,如今巍峨貌廟是1967年所擴建。

    現奉祀的土地公石像是光緒年間是由鄉人夢兆至基隆嶼尋出攜回社寮奉祀,該石狀若土地公,其重約百斤,此事傳開,神威顯赫。廟內黑陶香爐刻著壬子年,即清咸豐2(1852)的古物。在社寮福德宮之神案桌下有一古虎爺石雕,一般人求財都會祭拜,尤其做生意人。

B19-社寮福德宮古石雕土地公.jpg   B20-社寮福德宮之古香爐.jpg   B21-社寮福德宮之古虎爺石雕.jpg

    離開社頭土地公廟,轉回八尺門漁港區,現開發為和平島觀光魚市。這裡是1626年西班牙人登陸處,也是1642年期間荷蘭人與西班牙人第三次福爾摩莎爭霸戰爭的戰場。同學們在這個荷西歷史爭霸戰爭所在地八尺門合影,背景為跨越八尺門水道之社寮橋(新和平橋)及基隆港第一遊艇碼頭。

B22-和平島觀光魚市鄰近八尺門漁港.jpg   B23-1626年西班牙登陸處-八尺門漁港社大同學照(高金龍攝).jpg   B24-跨越八尺門水道之社寮橋(新和平橋)及基隆港第一遊艇碼頭.jpg

    走到八尺門漁港岸邊,覺得船隻沒有正濱漁港的多,寥寥無幾。倚望水道左側,基隆港第一遊艇碼頭的大字寫在牆壁上,仔細觀望其建築物空空蕩蕩,好像沒有遊艇碼頭的樣子。再走到橫越八尺門水道社寮橋(新和平橋) 的橋頭,有一塊以防波堤圍住的水域,有少數釣客站在突出的礁岩上。放眼過去,這裡也是獨木舟水域,供遊客遊樂。

B25-八尺門水道之基隆港第一遊艇碼頭.jpg   B26-八尺門水道社寮橋(新和平橋)防波堤.jpg   B27-八尺門水道社寮橋(新和平橋)獨木舟水域.jpg

    八尺門漁市觀光大街盡頭和一路2巷的位置,有一大片停車場,經過這裡抬頭望向山頭,山谷兩側是社寮古砲台所在。仰望東()邊是東砲台方向,仰望西()邊是西砲台方向。從和一路2巷進入山谷地區是通往來自花蓮、台東的阿美族人所居住阿拉寶灣部落區,因此巷口公車亭標明「阿拉寶灣站」。

    阿拉寶灣部落區所在有歷史建物「龍目井」、市定古蹟「社寮東砲台」及「和平島濱海地質公園」東入口。

    離巷口幾步路,在山路右側就可看到社寮島龍目井(和平島紅毛井),日治1935年因防空炸而加頂蓋(半圓拱形的水泥遮頂)1626年西班牙軍隊占領和平島,在這裡找到泉水,用炸藥炸出這口深井飲用。2006年基隆市政府公告登錄和平島龍目井為基隆市歷史建築。目前這口井內面裝設抽水馬達,顯然還在使用。

B28-從八尺門漁港仰望東(右)、西(左)砲台方向.jpg   B29-社寮島龍目井(日治加頂蓋防空炸))西元1626年西班牙炸井(軍隊占領和平島,找到這個泉水以炸藥炸出一深井)a.jpg   B30-社寮島龍目井(日治加頂蓋防空炸))西元1626年西班牙炸井(軍隊占領和平島,找到這個泉水以炸藥炸出一深井)b.jpg

    社大同學紛紛趨近龍目井觀看,並端詳看板說明,見證其歷史背景後合影。隨後接近阿美新村(阿拉寶灣部落),眼前構建著阿美族的意象,路標指引直行通往「和平島濱海地質公園」東入口,往右行「社寮東砲台」。

B31-社寮島龍目井社大同學合照(高金龍拍攝).jpg   B32-社寮島東北側山谷阿美新村(阿拉寶灣部落)意象.jpg   B33-阿拉寶灣部落(右往東砲台直行往和平島公園東側入口).jpg

    走進社寮島東北側山谷阿美新村(阿拉寶灣部落),這裡還居住不少戶人家,道路兩旁亂石砌牆,二、三隻狗跑來跑去吠叫來人,果然是看門狗。環境不怎麽優,簡陋房舍緊挨著山坡邊,雜物堆滿屋前。廢棄的社區活動中心前水泥壁面漆著「阿拉寶灣部落」字樣,廣場上原有運動設施已然不見蹤影。這棟建築物應該是東砲台營兵舍之一,移做社區活動中心,久未使用,趨身觀看室內,雜亂不堪。

B34-社寮島東北側山谷阿美新村(阿拉寶灣部落)亂石砌牆道路.jpg   B35-社寮島東北側山谷阿美新村(阿拉寶灣部落)簡陋房舍.jpg   B36-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營兵舍(廢棄的社區活動中心).jpg

    社區活動中心隔鄰是另一棟營兵舍,從屋面外觀看來,四周壁面尚稱完整,屋頂樑架已經蕩然無存,應該是木料構建,年久腐朽崩塌之故。室內空間非常寬敞,缺少了樑架屋頂,綠蔭遮天也是有另一番風味。室外新近舖設的碎石階,是通往東砲台之斜坡步道,以「之」字型緩坡登上主砲台區。

    現今我們所看到的社寮東砲台營兵舍是僅存的兩棟,保存著原磚造建築樣貌,木造覆瓦屋頂已被毀壞。營舍位於於狹窄的山谷平緩地,隱避性高。營社區也有蓄水池,其構造建築同於大武崙、槓子寮等砲台,飲用水不成問題。相當顯露先人智慧。

B37-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營兵舍外觀屋面.jpg   B38-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營兵舍屋頂已毀壞.jpg   B39-東砲台入口碎石舖階斜坡步道.jpg

    社大同學在東砲台營兵舍東看看、西看看,在這裡駐足良久,皆言與其他基隆古砲台大同小異。一行人轉身登臨小山丘,被古榕纏繞的是東砲台儲彈所。石砌的彈藥庫上方為林木遮避,隱蔽性極高,從海面上不易發現。儲彈所位置有良好視野,趨近角落崖邊,可遠眺八斗子。

B40-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營兵舍同學合照(高金龍拍攝).jpg   B41-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小山丘下儲彈所.jpg   B42-社寮島東砲台儲彈所俯望八斗子的社大同學.jpg

    儲彈所位置很寬闊,當烈日當空時很適合在此乘涼野餐,社大同學皆頗有同感。在此留下身影後,循碎石階上坡,爬臥滿地的榕根到處亂竄,眼前正是主砲台區。仔細觀察碎石階右側山牆,人字砌的建築工法,整齊排列,想像中是何等強固。尚未登臨砲座前,這處所的石砌營舍還算完整,以階梯上下與指揮所相連通,既隱蔽又機動安全。

B43-社寮島東砲台儲彈所社大同學合照(高金龍拍攝).jpg   B44-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彈藥庫及觀測所.jpg   B45-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彈藥庫及觀測所社大同學合照(高金龍拍攝).jpg

    當我們登上社寮島東砲台的砲座時,發現部分遭到破壞,可惜無法知道原貌。然而站立在社寮島東邊山頂的制高點上,發覺視野出奇遼闊,與遠方東邊基隆山、八斗子更是山水連線。東砲台防衛基隆港東側海域,西砲台防衛基隆港西側海域,兩相對峙同為防衛要地。

在社寮東砲台砲座左側磚造觀測所上方凸出平台,面向基隆嶼有基港M447-2基石,尋根同學當然不會放過,並仔細端詳。而在東砲台砲座四周站立的女同學也等候良久,個個擺出美姿,希望今天的七仙女合照必定稱心如意。

B46-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砲座社寮東砲台位於社寮島東邊山頂的制高點上與社寮西砲同為防衛基隆港東側海域砲台要地.jpg   B47-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砲座左側(基隆嶼方向)有基港M447-2基石石位於社寮東砲台左側的磚造觀測所上方.jpg   B48-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砲座社大同學七仙女合照.jpg

    今天加入自然人文史蹟旅遊的社大同學共有12位,由高金龍同學負責拍照,其他同學很榮幸的在制高點砲座上完成使命。也相當幸運的,來到這裡能夠盡攬崖角絕美風光。由近而遠,近處可俯瞰和平島阿拉寶灣海蝕平台,更遠處和平島濱海公園海蝕平台景色清晰可辨。

B49-社寮島東北側東砲台砲座社大同學合照(高金龍拍攝).jpg   B50-從東砲台俯瞰和平島阿拉寶灣海蝕平台.jpg   B51-從東砲台俯瞰和平島濱海公園海蝕平台.jpg

    從砲座下來,繞過石砌指揮所,有如同槓子寮砲台的探照燈庫,社大同學站在高點,遠眺近在咫尺的基隆嶼。在探照燈庫前設有推置探照燈座平台,是否如同槓子寮砲台有軌道,不得而知,任憑想像。

B52-社大同學站在(如槓子寮砲台)探照燈庫前高點可遠眺基隆嶼.jpg   B53-如槓子寮砲台的探照燈庫.jpg   B54-如槓子寮砲台探照燈庫前推置探照燈座平台.jpg

    歡歡喜喜從東砲台下來,下個目標就是入口路標所明示的「和平島濱海地質公園」東入口。往前直行,經過幾棟結構體還算得過去的屋舍,就抵達大門深鎖的東入口。門口剛好遇上把關的替代役男,告知此處阿拉寶灣崖壁落石嚴重,隨時有崩塌危險,禁止通行。仍在施工中,何時開放不得而知。就從門隙拍下東入口美美現狀,可想而知內面千奇百怪的岩礁景致,多麼令人期待。

    漁市觀光大街的海鮮美食極為豐富,編號59的商家在網路上風評很好,就選擇它。雅稱「阿嬤的店」現在必須改稱「阿祖的店」,店東如是說。傳承三代的現撈海鮮料名不虛傳,我們點了3600元桌菜,飽足的午餐讓我們相當滿意。

    據史料記載,追溯到荷西時期,社寮東砲台於1626年即開始建立。清治時期作為清法戰爭的戰備砲台,光緒12(1886)由當時台灣總兵劉銘傳再度興建。到日治時期,於1907年改建,經7年完成現在所見規模。社寮東砲台為基隆要塞十大砲台之一,配備有四門27cm加農砲,2004年基隆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B55-阿拉寶灣部落往和平島東側入口(不開放).jpg   B56-社大同學觀光漁市大街享用鮮魚午餐(高金龍拍攝).jpg

    走訪社寮東砲台之後,我們總想探究社寮西砲台位置到底在那裡。從地圖資料得知,只要前往天顯宮伍顯靈官大帝參拜則可立即分曉。從漁市觀光大街轉到和一路上,穿過天顯宮牌樓前往位於「龍仔頂」山麓的「天顯宮」。循著斜坡上行,映在眼簾的是天顯宮山門與伍顯大帝稱號。駐足良久,環繞四周,五百羅漢羅列在神道左右兩側。地理位置上背山面水,前方面對著基隆港,景色秀麗。

    天顯宮山門之前斜坡上去是軍事管制區,現在屬於海鋒營區。這個地區自古以來稱作「龍仔山」,山頂自荷西時代以來即設有砲臺、營區,據稱營區內仍有清代以來的軍營、隧道等。營區內有個舊砲台,就是社寮西砲台,據稱大小規模如同白米甕砲台。舉頭仰望,社寮島西砲台就位在「龍仔頂」天顯宮後方。

    天顯宮主祀伍顯靈官大帝,居中主祀的是文殊師利菩薩。據稱大帝神尊原係島上謝姓祖先於日治初期自寧海先奉迎於彭佳嶼,過不久再恭迎於和平島家中私奉。現在的巍峨廟貌是民國76年眾人捐資建造完成,廟地寬廣。

    和平島上之龍目井曾有多座,現今除了八尺門地方的龍目井比較出名外,天顯宮也發現有龍目井,位於虎邊大樓的右側,是和平島上唯一的淡水井。

B57-和一路上前往天顯宮牌樓.jpg   B58-和平島中央「龍仔頂」山麓主祀伍顯靈官大帝之天顯宮.jpg   B59-社寮島西砲台位在「龍仔頂」天顯宮後方.jpg

    又回到和一路上,從58巷口進到基隆「社寮天后宮」,祂的位置就在龍仔山南向的坑谷(龍仔尾),西側緊鄰和平國小。社寮天后宮又名「社寮媽祖間」或「大雞籠港口天后宮」,創建於清乾隆l2(1747),主祀討海人的保護神-媽祖,祭祀圈包括全和平島。

根據文獻記載於清乾隆15(1750)時,曾被封賜為「大雞籠港口天后宮」,但是卻曾擁有一塊遠朔至明朝萬歷年間的「海波不揚」匾額,有其歷史傳說。社寮天后宮是歷史悠久的媽祖廟,是和平島地區民眾最為重要的信仰中心。

    天后宮的鎮寶之物,一件是光緒15(1889),明朝皇室後裔朱光泰致贈的香爐;另外一件則為該廟最早奉祀湄州天上聖母的兩雙媽祖娘娘的鞋子,一雙是清朝乾隆年間縫製的繡花鞋,另一雙則為日治時代用皮革所打造的,皆是天后宮歷史的見證。

    輾轉來到位於和一路旁的社寮島「社靈廟」,在地理上屬於「社尾」地區。社靈廟亦稱三府王爺廟或王爺公廟,主祀林、溫、傅府王爺。在台灣彰、雲、嘉、南等沿海地區都可看到王爺信仰的廟宇,因為王爺是漁民的守護神。依社靈廟簡誌,據傳在清乾隆43(1778)因王船救苦便有建草屋奉祀三府王爺,現在鋼筋廟宇是1974年改建的,2008年再翻修廟頂,剪粘彩繪,按金雕塑置王船神位,增設金亭,整修廟埕,遂使廟貌煥然一新。在廟埕左側即置放王船,並恭奉神位供信眾祭拜。每年農曆六月三府王爺聖誕時,會連同王船出巡、繞境,足跡遍及北海岸,非常熱鬧。

B60-位在龍仔山南向坑谷的基隆社寮天后宮(社寮媽祖間).jpg   B61-社尾和一路社靈廟三府王爺.jpg   B62-社尾和一路社靈廟王船.jpg

    接著漫步轉向平一路,直行前往和平島地質公園,藍天白雲下的景致就是聖薩爾瓦多城造型的遊客中心,原是和平島海角樂園所在。社大同學步入和平島公園近大門的觀景台,欣賞島中島風光。和平島公園2017基隆潮藝術的造景呈現出非凡創作,如同作者所描述「藉由一顆人工的巨石,形成兩種觀石的形式:一為觀看地景,一為觀看藝術作品,以此來回應和平島的觀石文化與此處的天然地景」,至為貼切。

B63-IMGP3410聖薩爾瓦多城造型的遊客中心(原海角樂園).jpg   B64-和平島公園觀景台社大同學合照(高金龍拍攝).jpg   B65-和平島公園2017基隆潮藝術.jpg

    前往礁岩地質公園途中,緊依小山丘的是「基隆社寮外嶋集善堂(萬善公)」,這是和平島僅有的陰廟,此祠收納死於海難與戰火的琉球人等外國籍遺骸。和平島有西班牙人、日本人及島上居民等人的遺骨,如台灣國際造船基隆廠現址的聖薩爾瓦多城曾滿布白骨。1947年二二八事件,和平島估計有30多名留下的琉球漁民,因為不會講中文而被槍決,處死地點就在今和平島公園九孔游泳池旁海岸。

    在外嶋集善堂的左前方立著一座「琉球漁民慰靈碑」,走過來的遊客都會以它為背景合照,深具歷史意義的回想。201112月時舉行琉球漁民慰靈碑揭幕,也紀錄琉球漁民在台灣的生活事跡。

B66-和平島公園社寮外集善堂.jpg   B67-和平島公園琉球漁民慰靈碑.jpg

    在「琉球漁民慰靈碑」旁有禁止進入九曲橋的告示,因為由九曲橋通往阿拉寶灣濱海步道的海蝕斷崖區崩塌嚴重,尚未修復完成,不對外開放。在這裡也是一個絕佳觀景平台,看海上緩緩行駛的漁船及海水拍打岩礁所激起的浪花,精彩畫面渾然天成。遠眺基隆嶼英姿,與和平島礁岩相互輝映。

B68-IMGP3242九曲橋濱海步道前漁船緩緩行駛.jpg   B69-IMGP3241九曲橋的濱海步道禁止進入海蝕斷崖區.jpg   B70-IMGP3250遠眺基隆嶼英姿.jpg

    在這個入秋季節台灣的北海岸受到東北季風猛烈吹襲,此時來到和平島更能感受它的威力,岸邊的礁岩不斷接受海浪拍打侵蝕,因而造就了許多奇岸怪石景觀。終年不停歇的奇特氣候影響,讓我們得以在和平島認識礁岩地質這門自然課程。

踏上和平島地質景觀斜坡步道,倚著欄杆目視前方如山丘礁岩之小島,岩壁上有一個海蝕洞,稱作「蕃字洞」。得名由來,傳說是鄭成功攻退荷蘭人時荷蘭人的最後退守據點,洞內石壁留有古荷蘭文字的人名和年代刻字。有網路Po文影像,洞長約20公尺餘,洞內字跡遭受破壞已模糊不清。「蕃字洞」如今已成為基隆的古蹟之一。

    「蕃字洞」下方的海蝕平台或波蝕棚是海蝕地形景觀之一。波浪經年累月侵蝕平台上砂岩,形成一塊塊節理發達的豆腐岩地形,好像是千張塌塌米舖在那兒,日本人名之為「千疊敷」,蔚為奇觀。

B71-IMGP3298千疊敷蕃字洞.jpg   B72-DSC_7114千疊敷經年累月侵蝕平台上的砂岩.jpg   B73-IMGP3321千疊敷.jpg

    過橋地方是一座觀瀾亭,早有遊客捷足先登,殊不知從這裡居高臨下所觀賞波濤景觀是昔時所謂基隆八景的「社寮銀瀾」。在觀瀾亭下方很明顯有一處碉堡坑洞,是軍方利用天然海蝕洞擴建的,坑洞內有二個射擊孔,射擊口正對基隆嶼。

   如果放眼細瞧,當可看見觀瀾亭右下方崖壁上有一塊站立的「石觀音」,頗為神似。當和平島開放時,有民眾在「石觀音」前方海蝕礁岩上築起祭台,破壞自然景觀,經披露後被拆除,現在仍可看到破壞痕跡。觀瀾亭左下方為「海蝕溝」,經潮去潮來的海浪不斷侵蝕,隆隆乍響聲不絕於耳,形成大自然傑作。

B74-IMGP3338居高臨下是觀賞基隆八景「社寮銀瀾」.jpg   B75-IMGP3344利用天然海蝕洞擴建的碉堡坑洞內有二個射擊孔射擊口正對基隆嶼.jpg   B76-IMGP3289海蝕溝.jpg

    社大同學登上觀瀾亭,環視四周海岸奇特的海蝕地形景觀,聽濤濤海浪的聲響,觀礁岩上的浪花與瀉瀑,個個顯露出滿意笑靨。遠方東海上的基隆嶼在水雲天下就像燦爛的珍珠,閃閃發光。在觀瀾亭左側奇岩嶙峋,拉近距離觀賞,擬似台灣豬腳的岩石霍然入目,令人讚嘆。

B77-1509513771729觀景涼亭社大同學照(高金龍攝).jpg   B78-IMGP3340觀景涼亭旁似台灣豬腳岩石.jpg   B79-IMGP3341拉近距離觀賞台灣豬腳岩石.jpg

    奇形怪狀的蕈狀岩挺立在礁崖頂端,各擁容姿,千嬌百媚。擬似犀牛岩石望向基隆嶼,千百年來穩坐如泰山,無怪乎有「犀牛望月」美譽。

B80-IMGP3361奇形怪狀的蕈狀岩.jpg   B81-IMGP3386犀牛望月-似犀牛岩石望向基隆嶼.jpg   B82-IMGP3372犀牛望月-近距離觀賞犀牛岩石.jpg

    經繞行接近聖薩爾瓦多城造型的遊客中心,緩坡而下,當會欣賞到一大片海蝕平台上矗立的蕈狀岩,美其名為「萬人堆」。這處海蝕平台位置剛好在和平島北端岩岸,平台上岩礁經海蝕風化後形成許多奇石,貌似浴池、花瓣、梳妝台等。而散落四周多數像經琢磨的岩石,如同人頭一般,人稱「萬人堆」。矗立在這裡的岩石叫「蕈狀岩」,如同野柳著名的「女王頭」,頸部砂岩長年受到海蝕及風化的影響逐漸變細,形成人頭形狀。

    在這個季節,和平島公園擺置許多中外名家的「基隆潮藝術」作品,分佈各處。「萬人堆」海蝕平台前也有佳作。其與萬人堆、基隆嶼連成一線的構圖,配上藍天白雲,極為美妙,誠屬難得佳作。

B83-IMGP3388 萬人堆海蝕平台上一大片矗立的蕈狀岩,因長年受到海蝕及風化的影響.jpg   B84-IMGP3399萬人堆海蝕平台上基隆潮藝術作品.jpg

    回到遊客中心,其前方有座天然的九孔游泳池,海水一進一出,相當潔淨,是暑期遊客的最愛。站在木棧平台上,越過游泳池的遠方「外木山」方向,三根矗立的煙囪是「協和火力發電廠」所在,緊鄰的山丘上就是昔日防衛基隆港的「白米甕砲台」。

    當從基隆港緩緩出港的貨櫃船飄過我們的視界時,將是我們完成今日和平島自然人文古蹟探索旅程的尾聲。真是美好、愉快又有意義的一天,玩得盡興!

B85-IMGP3390協和火力發電廠與白米甕砲台.jpg   B86-DSC_7130從基隆港緩緩出港的貨櫃船.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