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中旅北校友秋雨中遊走九寮溪自然步道與望龍埤

陳韋佐(19 18) 2017.11.11

    北台灣於秋冬之交陰晴難定,昨日的好天氣一下子反轉,今天的宜蘭行非得雨具伺候不可。既定的行程,勇敢的員中人還是風雨無阻,冒雨出現在宜蘭縣大同鄉的九寮溪自然生態步道。這裡是泰雅族崙埤部落傳統獵場,讓我們踏過泰雅族原住民的足跡,健身之外進一步認識自然文史。

    依泰雅族語言,九寮溪其實就是「破礑溪」(河流奔向東方之意),自然步道終點就在「九寮溪瀑布」(戈霸瀑布)。大同鄉公所規劃的步道全程4公里,前段2.2公里腳踏車可到,但目前已經鋪設碎石路面,有點難度。後段1.8公里土石道路以特色橋樑橫跨九寮溪,行進在彎曲林蔭中。據資料,九寮溪山谷有兩座瀑布,「戈霸瀑布」上方是「破礑瀑布」,屬於泰雅族祖靈地不容侵犯。

    出發時細雨綿綿,我們從九寮溪右岸橋頭緩步前進,沿岸芒花飛揚,是入冬的表象。靠山邊的野薑花盛放,芬芳的香氣撲鼻,隨風播散在行進隊伍間。溪岸刻意植栽的行道樹-緋寒櫻,讓春節前後的景色大放異彩,遊人如織。

A01-DSC_7328-九寮溪自然步道入口.JPG   A02-DSC_7326-九寮溪沿岸芒花飛揚.JPG   A03-DSC_7321-九寮溪沿岸的野薑花.JPG   A04-DSC_7316-九寮溪沿岸的緋寒櫻.JPG

   潺潺流水聲與碰撞岩塊的水花,讓秋雨中的九寮溪畫境更加美麗,倘佯其間渾然忘我。接近途中涼亭,一漥漥積水擋住去路,此時可看出泰雅同胞的貼心,以帆布覆蓋路面讓遊客免得弄濕鞋子。不但如此,一大早社區發展協會的年輕人已經率先巡視路況,甚且來來回回不斷留意遊客的行走安全。

A05-DSC_7319-九寮溪的潺潺流水.JPG   A06-DSC_7311-雨後步道積水泰雅族人貼心服務.JPG   A07-DSC_7204-途中涼亭歇息暫且躲雨.JPG

    前進1公里地方,九寮溪石碑將行走路線區隔為2道,左道水泥路供機動車、腳踏車奔馳,右道碎石路是健行路線,包夾著民俗青草園區。煙雨濛濛中,走過經修復的堤岸,與舉辦草地音樂會的大同鄉原住民健行團體照面。往前走,經大水沖毀後的堤岸步道僅存依山邊路面,等待修復。經大水沖毀後的堤岸邊坡,土石崩坍落入溪流中,已經拉出警界線。湍急的九寮溪流水,觸目驚心,讓人敬畏大自然。

A08-DSC_7205-步道1k處九寮溪石碑.JPG   A09-DSC_7310-民俗青草園區在碎石道與車道間.JPG   A10-DSC_7209-煙雨濛濛中的修復堤岸.JPG   A11-DSC_7302-經大水沖毀的堤岸步道.JPG   A12-DSC_7303-經大水沖毀的堤岸邊坡.JPG   A13-DSC_7215-湍急的九寮溪流水.JPG

    即將跨越崖躍棧道,那是緊依著崖壁通行的木棧道,之後來到2.2公里處,九寮溪自然步道解說牌矗立在一旁,腳踏車也只能止於此。其後是一處深具歷史意義的遺址,日治時期的彈藥庫所在。因應撫蕃與樟腦產業需求,取用現地石塊砌成高於河階130公分平坦地,搭建一層樓木屋,據說是用來存放子彈火藥的倉庫,而台灣光復後也曾經在這裡存放炸山開路的火藥。

A14-DSC_7300-九寮溪崖躍棧道.JPG   A15-DSC_7221-2.2k處九寮溪自然步道解說牌.JPG   A16-DSC_7223-歷史的彈藥庫遺址.JPG

    步道在九寮溪兩岸遊走,以橋樑溝通,首先遇到的是篤農橋,名稱有原住民味道。高19屆的黃建邦與張景城哥倆好佔在右岸橋頭摟肩拍照,情意綿長。接著來到第2座橋,美其名為豁雲橋。自導式解說牌載明是「智慧的便橋」,引申一座原味的便橋是利用九芎、麻竹、筆筒樹來搭建。從左岸橋頭看到高19屆江鎮國學長伉儷與乖孫的合影,其樂融融。

A17-DSC_7231a-九寮溪自然步道篤農橋上高19同學.jpg   A18-DSC_7244-九寮溪自然步道橫越豁雲橋.JPG   A19-DSC_7247-九寮溪自然步道豁雲橋上祖孫.JPG

    接近第3座橋位置,可走輕鬆的「巴尬橋」,也可走挑戰的第4座橋「巴尬吊橋」,隨你喜歡。橋名的由來,依自導式解說牌,狩獵是以前原住民維持生計的技能之一。某天獵人正在巡視陷阱時,發現有水鹿掉入其中,獵人就興高采烈的製作「木背架pagah」要將獵物背回去。正當背架做好時,水鹿卻掙脫陷阱套繩逃走,獵人空歡喜一埸。族人便戲稱此狩獵處為「pagah」,如今此處的吊橋,則順應歷史而名為「巴尬吊橋」。吊橋本身以繩索編結,V字型空間,容易搖晃,渡過有點難度,但是有趣,有幾位校友親身嘗試。

A20-DSC_7297-九寮溪自然步道巴尬橋.JPG   A21-DSC_7296-九寮溪自然步道巴尬吊橋.JPG  

    細雨紛飛中走在碎石路面,感覺不到濕滑,結伴而行,有說不盡的故事。不經意間走過一大片草木覆蓋的原野山林,如果不加提醒,不會知道有「第九個樟腦寮」遺址存在。依自導式解說牌,地名的故事如是說:「日治時期開始,大量的樟木,使得宜蘭的近山地區樟腦產業興盛,隨著樟腦產業遷徙的族群,也曾經一度在這裡建立家園。在當時,宜蘭近山地區,從北到南的每座腦寮都以編號稱呼,這裡是第九個樟腦寮,於是,這條溪就被當地人稱「九寮溪」,而沿用至今!」

A22-DSC_7260-第九個樟腦寮遺址.JPG

    接著走過第5座橋「哈隘吊橋」、第6座橋「臨瀑橋」,「哈隘吊橋」橋面狹長,再前進越過「臨瀑橋」就抵達瀑布了。依自導式解說牌,名符其實的「掛在山肩的瀑布」。九寮溪是蘭陽溪的支流之一,位於蘭陽溪上游的河谷北側,是雪山山脈的脊樑帶,主要由硬頁岩、千枚岩和板岩組成,在地質年代屬於漸新世晚期。因為先天的地質條件再加上九寮溪流得又快又急,於是切割出了陡峭的河谷,也把原本平緩匯流口分出了高低落差,於是這條瀑布就如我們所見的,瀑布高約30公尺,雨季水量大時,瀑布寬度可達5公尺垂掛在山的肩膀上。登臨觀瀑平台上作近距離接觸,每位校友笑逐顏開,歡喜開懷,不虛此行。

A24-DSC_7283-掛在山肩的九寮溪瀑布.JPG   A25-DSC_7289-掛在山肩的九寮溪瀑布.JPG   A26-DSC_7292-掛在山肩的九寮溪瀑布.JPG

    揮別九寮溪瀑布,原路走出林間蓊鬱的自然步道,驅車駛進近距離的崙埤村泰雅部落,在三個伊娜的店享用道地泰雅族美食。餐畢來到泰雅文化館,接受導覽志工的詳實介紹泰雅文化與附近名勝景點的地理環境。接著校友們紛紛著上泰雅族傳統服飾,扮演起泰雅族民,歡樂無窮。

A37-DSC_7351-大同鄉崙埤村泰雅文化館.JPG   A39-DSC_7338a-大同鄉崙埤村泰雅文化館.jpg   A40-DSC_7346a-大同鄉崙埤村泰雅文化館.jpg

    按規劃行程,我們前進員山鄉望龍埤,原屬當地農家灌溉埤塘,搖身一變成為觀光休閒景點,遊客絡繹不絕,這是農村社區再造的典範。在絲絲細雨不停飄落下,水面上濛濛雨霧將大地點綴成有如國畫意境,令人陶醉其中。隨後來到亞典菓子工場及宜蘭窯烤山寨村,此時大雨滂沱,不預期湧進大量人潮,一時間遊覽車都要排隊等候。即時能夠排隊試吃糕餅與品嚐免費研磨咖啡,但想買的伴手禮也因結帳等候太久而作罷。

A46-DSC_7352a-員山鄉望龍埤.jpg   A47-DSC_7355-員山鄉望龍埤環湖.JPG   A51-DSC_7357-員山鄉望龍埤景觀.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