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新店碧潭瑠公圳引水口及水圳尋跡紀實

陳韋佐旅記 2017.9.30

臺灣南北有兩大農田水圳灌溉系統,其施工法各異。日本人所建構的嘉南屏東大圳係使用較為先進工法的完整灌溉渠道,而臺北盆地的漢人則採用最原始方法開鑿的灌溉渠道。兩者的稻米生產目的也不一樣,當時日本殖民政府用增加的稻米收成供給糧食緊缺的日本本國,漢人用生命與汗水生產稻米主要供給北部居民自己生活所需。

今天我們所知的「瑠公農田水利會」,以為遍佈臺北盆地的瑠公圳都是先人郭錫瑠所策劃施工開鑿的,其實不然。從歷史更迭看來,「瑠公圳」只是由多個灌溉渠道(商號)所整併出來,「瑠公圳」因是郭錫瑠所創建,是對他的尊稱。

今天的「瑠公農田水利會」是延續日治時期的「瑠公水利組合」,再溯源是陸續整併「大坪林圳」、「霧裡薜圳」等圳渠而來。大致上,「瑠公圳」涵蓋範圍包括現今台北市的東側地區,新店、景美、公館、大安區、信義區、松山區等地渠道。如今在這些地區人們所能瞭解的幾乎已全部被填平,只在台北市區、新北市新店區內仍殘留幾小段水道,2000年後,瑠公圳幹線僅剩新店區約五公里渠道。曾經走過的現存渠道有碧潭到景美溪之間的幹線、公館的溫州街巷內及原大安支線台灣大學醉月湖。

首開「大坪林圳」的人是郭錫瑠所創「金順興」號,於清乾隆4(1739)集眾在新店溪上游青潭溪口附近開鑿水圳,工程最大難度一是必須以人力鑿穿岩壁做導水隧道 (石硿),二是施工過程中常遭到泰雅族原住民的攻擊,因此花費十數年仍無法完成。旋於乾隆18(1753) 與大坪林五庄締約,改由五庄墾首蕭妙興等人另合股組成「金合興」號接手施工。乾隆27(1762),終於鑿通石硿圳路,共歷時22年完工,統稱「青潭大圳」或「金合川圳」。經完工渠道乃由「金合興」號與瑠公共用水源,瑠公另修渠道幹線通過新店地區,並築木梘導水跨景美溪,名為「瑠公圳」。原大坪林五庄另修築渠道、給水路,灌溉新店大坪林地區,稱為「大坪林圳」。

「霧裡薜圳」又名「內湖陂」或「周七股圳」,是台北盆地內最早有興建紀錄的水圳。因灌溉涵蓋範圍在台北市西側,水源來自霧裡薜溪(今景美溪)而得名。創建於清雍正年間,根據日本時代業主呈報給台灣總督府的沿革資料,本圳於雍正2(1724)由墾戶著手興建,遲於乾隆年間另由墾戶周永清籌措資金重修完工。到同治年間,灌溉範圍已擴大到古亭、三板橋、下埤頭、艋舺街,超過七百甲田地。

經瞭解臺北盆地農田水圳灌溉發展之梗概後,對於「瑠公圳」的後段歷史也必須完整陳述,才能讓今天將遊走探索的「瑠公圳」碧潭到景美溪間幹線更加完整。

乾隆30(1765)的台北大水災讓郭錫瑠開鑿好的水圳瞬間被沖毀,其長子郭元芬繼承父志,重建整修完成受損渠道。接著於乾隆38(1773),將取水口改至今碧潭現址,再整修導水渠道,成為灌溉台北市東側的重要水源,將台北地區的農業發展推到一個更高境界。

從內湖搭捷運來到新店,越過碧潭風景區堤道,當年郭元芬所構建的瑠公圳引水原址就在國道3新店段下方新店溪畔。在闢建的瑠公公園內,浮雕牆充分展示農耕時代水圳所代表意象。浮雕牆前所立「萬古流芳」紀念碑,表達對瑠公的敬仰。遺留的水閘端坐在紀念碑前,是近代興建抽水站的產物,深具時代意義。

A01-瑠公圳引水原址在國道3新店段下方新店溪畔.JPG   A02-圳頭飲水原址所闢建浮雕牆前方公史蹟紀念碑.JPG   A03-在國道3新店段下方瑠公圳引水原址遺留的水閘.JPG

瑠公圳頭電動抽水站位於堤外,是瑠公圳幹線前端渠道,興建於1970年。有鋼骨階梯可接近抽水站展示館,陳列的電動抽水機具以玻璃牆圍著供人參觀。瑠公圳渠道在「瑠公紀念大樓」的大門方向,可從展示館上來,由「瑠公紀念大樓」經過。我從大樓側門進去,在停車場側邊端放日治[奉獻]遺座,具名瑠公水利組合,日治時期瑠公圳的歷史見證。

A04-1970年興建的瑠公圳頭電動抽水站.JPG   A05-瑠公圳頭電動抽水站展示館陳列的機具.JPG   A06-瑠公紀念大樓日治[奉獻]遺座具名瑠公水利組合.JPG

從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的石階走下瑠公圳地面水道,兩旁步道與溝渠經過整治,直走到力行路11巷都已經綠美化了。流水清澈,水中魚兒悠游自在。在這段綠美化區域,看到工人正在施工維護。以下6張圖片是綠美化段的樣貌。

A07-瑠公圳地面水道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至力行路11巷綠美化段.JPG   A08-瑠公圳地面水道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至力行路11巷綠美化段.JPG   A09-瑠公圳地面水道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至力行路11巷綠美化段.JPG   A10-瑠公圳地面水道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至力行路11巷綠美化段.JPG   A11-瑠公圳地面水道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至力行路11巷綠美化段.JPG   A12-瑠公圳地面水道新店北新路一段45巷至力行路11巷綠美化段.JPG

登上力行路11巷後,再下到水道,瑠公圳地面水道從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是未綠美化段。流水污濁,兩岸髒亂難以通行,整條溝渠到處可見家庭廢水排水口。以下6張圖片是未綠美化段的樣貌。

A13-瑠公圳地面水道至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未綠美化段.JPG   A14-瑠公圳地面水道至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未綠美化段.JPG   A15-瑠公圳地面水道至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未綠美化段.JPG   A16-瑠公圳地面水道至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未綠美化段.JPG   A17-瑠公圳地面水道至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未綠美化段.JPG   A18-瑠公圳地面水道至力行路11巷至中華路83巷未綠美化段.JPG

為了探索引水石硿遺蹟的位置,從中華路83巷出來,轉進巷子,回到碧潭風景區堤道上。新店溪碧潭吊橋就在前方不遠處,今天的遊船都靠在岸邊,非假日遊客稀少。漫步來到新店渡渡口,立柱說明「始於清光緒7(西元1881)」和「全台唯一人力擺渡 新店渡渡口」。在這段新店溪灣潭,兩岸來回擺渡船停泊在岸邊,也由於非假日遊客稀少之故,沒看到擺渡人。

B01-新店溪碧潭吊橋景區.JPG   B02-始於清光緒7年之新店渡渡口.JPG   B03-新店渡渡口-全台唯一人力擺渡.JPG

從新店渡渡口上坡,抵達上方新店路65號開天宮,主祀盤古帝王。開天宮是新建的巍峨廟宇,富麗堂皇。原始小廟在奉祀「地藏王菩薩」的位置,是瑠公為祈求開圳順利而創建。開天宮視野遼闊,站在廟埕圍牆探視,可俯望新店溪灣潭曲流的風光。新店開天宮下方是大坪林圳石腔()所在,現今有些許崩落,安全起見不對外開放。圖片影像是從FB下載的,友人參加史蹟導覽進到石腔()所拍攝。

B04-新店路65號祭祀盤古帝王之開天宮.JPG   B05-從開天宮俯望新店溪灣潭曲流.JPG   B06-新店開天宮下方大坪林圳石腔.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