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嘉義隙頂二延平步道茶園風光走遊

陳韋佐 旅記 2020.11.18

    經過網路與媒體流傳,嘉義隙頂茶園風光已然成為近年很夯景點,二延平步道更是必遊賞景的健康步道。從隙頂山到二延平山之間由於地理環境特殊,延生出人稱「三寶」的自然風光,茶園步道、雲瀑雲海與二延平夕照,廣受遊客青睞。尤其吸引多數攝影愛好者從四面八方來親山,從不同時點、不同位置與角度盡情捕捉難得畫面,多數精典絶影都能夠從網路分享。

    阿里山高山茶的茶飲、茶香與茶趣都來自於雲霧繚繞的天然環境,隙頂茶園可說得天獨厚,方能夠生長出清香品質的高貴茗茶。隨著多樣化觀光旅遊景點的創新營造,各地方政府觀光局無不在推廣經濟作物之餘,不斷推陳出新,藉觀光旅遊賣點活絡農村經濟。隙頂梯田茶園與時俱進,山坡上綿延的景致,在藍天白雲下不成觀光亮點也難。

    打從心底就已經準備多時,擬訂最佳旅遊行程計劃。選擇搭高鐵從台中站出發,嘉義站下車,然後轉搭臺灣好行客運9:30往阿里山。客運駛往台18線後在「隙頂站」下車,然後回走公路到53.5K處「鞍頂站」,由此起程登二延平步道。經過「第一休憩亭」,再到達「第二休憩亭」後,原路折返。途中在「第一休憩亭」附近水果攤位旁循產業道路下到「傳說村」村口53.7K處,接台18線。再回到53.5K處「鞍頂站」後搭嘉義客運往嘉義火車站,然後轉搭台鐵自強號列車回台中。

    清晨的台中天氣晴朗,搭高鐵抵嘉義站後再轉搭臺灣好行客運,在「隙頂站」下車(嘉義縣番路鄉公田村),秋陽照射下感覺涼爽。「隙頂」地區屬於鄉村聚落,是前往阿里山的中繼站之一,公路兩旁有各種商店,有中油加油站及隙頂國小。上午11:00從萊爾富便利商店往53.5K處二延平步道口前進,經過隙頂福德廟,放眼左前方坡地梯田茶園,層層疊疊綠葉彩繪著大地。連綿山頭與藍天白雲結成一片,陽光照耀下光彩奪目。

    當走到門牌隙頂3-1號門口,正好「名峰製茶」的運茶小發財車回來,一袋袋剛「採青」的嫩芽面葉從車上搬到室外「門口埕」,茶青撒落、舖滿整片水泥地板,進行室外日光萎凋。看著四位茶農愉悅的工作,感覺今天的收成必定可觀。下一個製茶流程應該是室內萎凋及發酵,以前在南投名間親戚家曾經受教過。

B01-IMGP4626-隙頂福德廟  B02-IMGP4636-左前方坡地梯田茶園,層層疊疊綠葉彩繪著大地  B03-IMGP4643-隙頂3-1號「名峰製茶」進行茶青室外日光萎凋

B01-IMGP4626-隙頂福德廟.JPG

B02-IMGP4636-左前方坡地梯田茶園,層層疊疊綠葉彩繪著大地.JPG

B03-IMGP4643-隙頂3-1號「名峰製茶」進行茶青室外日光萎凋.JPG

    走在隙頂茶區公路上,左右視野盡被亮麗的梯田茶園征服,回首隙頂廣袤聚落,比擬它為都會區市郊的別墅山莊也不為過。沉浸在如此優美環境裡,沒有城市的車水馬龍喧囂味,令人嚮往。眼睛飄過翠綠茶園,山嵐間呈現的巨型崩落山壁,讓人對當地地質產生異樣聯想。不過在藍天白雲襯托下,也能拼出一巨幅景色優美圖畫。走到53.7K處時,「公田派出所」就出現眼前。依政府全國環線自行車規劃,此地派出所也是一處鐵馬驛站,遊客可在此歇歇腿,使用潔淨的公厠。派出所對面是「傳說村」入口,後面的觀景平台是攬勝的絶佳位置。

B04-IMGP4646-隙頂廣袤聚落優美環境  B05-IMGP4667-翠綠茶園與巨型崩落山壁景象  B06-IMGP4866-53.7K處「公田派出所」

B04-IMGP4646-隙頂廣袤聚落優美環境.JPG

B05-IMGP4667-翠綠茶園與巨型崩落山壁景象.JPG

B06-IMGP4866-53.7K處「公田派出所」.JPG

    從派出所一眼望過去,可勾勒出整座「傳說村」的範圍。「傳說路」斜坡上去的產業道路兩側盡是梯田茶園,層層疊疊的巨石駁坎充斥在視野中,一絶景觀不同凡響。引用網路資訊,傳說路、傳說村還真的有傳奇的傳說。據說日治時代這裡藏有土匪,日本人追捕至此,曾逮捕了不少匪徒,但仍有少部分的土匪逃竄。逃亡時,土匪埋藏許多黃金在此,經過口耳相傳形成一段傳說,將此地命名「傳說村」,而循山而上的小路,則稱「傳說路」。

    再往前幾步路,不同角度所呈現的山野風光,給人有不同的感受,輕鬆舒爽的感覺溢於言表。終於抵達53.5K處,客運站牌為「鞍頂站」,這裡就是「二延平步道」登山口。

B07-IMGP4671-傳說村梯田茶園層層疊疊的巨石駁坎  B08-IMGP4679-不同角度所呈現的山野風光給人有不同的感受  B09-IMGP4681-53.5K處「鞍頂站」是「二延平步道」登山口

B07-IMGP4671-傳說村梯田茶園層層疊疊的巨石駁坎.JPG

B08-IMGP4679-不同角度所呈現的山野風光給人有不同的感受.JPG

B09-IMGP4681-53.5K處「鞍頂站」是「二延平步道」登山口.JPG

    客運「鞍頂站」的左後方是一座土地公廟,前方公路邊有商店。二延平步道登山口前方設有觀景平台,站在平台上可眺望遠方的嘉義布袋、東石地區,雲霧飄渺中不是很清晰。登山口前樹立著登山導覽牌,說明步道特色。隙頂之名,因先民上山開墾,取隙頂山與二延平山間的縫隙通過,依地形特徵而來。二延平步道是一條約1,500公尺的登山小徑,來回時間約一小時。沿途蒼翠石竹林、茶園交錯。步道入口觀景台上可遠眺嘉南平原及八掌溪,塵囂、山水盡收眼底,是阿里山公路最近的觀雲瀑地點,雲瀑嵐湮時而出現,令人驚豔。拾階而上,由山頂涼亭俯望,茶園美景就在腳下。

    從二延平步道登山口拾階而上,設有一座方便的潔淨厠所。步道循著木棧階梯前行,木棧道依山勢築造,起步時感覺有點陡。

B10-IMGP4687-二延平步道登山口及登山導覽牌  B11-IMGP4686-觀景台上可遠眺嘉南平原及八掌溪  B12-IMGP4706-步道依山勢築木棧階梯

B10-IMGP4687-二延平步道登山口及登山導覽牌.JPG

B11-IMGP4686-觀景台上可遠眺嘉南平原及八掌溪.JPG

B12-IMGP4706-步道依山勢築木棧階梯.JPG

    接近「第一休憩亭」時,步道邊坡樹立著「茶園與巨石駁坎」自導式木牌,說明此處常於午後就籠罩在水氣充沛的濃霧中,白天與下午的溫差明顯,最適合茶葉生長。由於環境氣候絶佳及優異的栽培技術,本地栽植的茶葉品質特別優良,造就了阿里山高山茶為世界第一等茶的名號。茶園的駁坎乃由整地挖出的巨石堆疊而成,饒富在地特色及自然風情,巨石上偶而還能發現遠古沉積的貝類與生痕化石,讓您有意外的驚艷之旅喲!

    經過成列的杉木行道樹,轉個彎直上「第一休憩亭」及觀景涼亭,巨石所堆疊的駁坎在藍天下與高高涼亭兩相輝映。相對的,「傳說村」上方的山巒更加綺麗。一群男男女女青年朋友在休憩亭打照面,嘻笑聲不絶於耳,此情此景讓人感受到年輕好多歲的氛圍。

B13-IMGP4716-步道上成列的杉木行道樹  B14-IMGP4712-巨石所堆疊的駁坎在藍天下與高高涼亭兩相輝映  B15-IMGP4715-「傳說村」上方的山巒綺麗

B13-IMGP4716-步道上成列的杉木行道樹.JPG

B14-IMGP4712-巨石所堆疊的駁坎在藍天下與高高涼亭兩相輝映.JPG

B15-IMGP4715-「傳說村」上方的山巒綺麗.JPG

    越過「第一休憩亭」,走在二延平山的稜線上,途中一塊巨岩聳立在右側崖邊,以柵欄圍住不准攀爬,以免發生危險。在這處稜線上看起來是較為寬敞的平坦地面,茶農在這裡擺設水果攤,旁邊停了一台廂型車,從傳說村產業道路開上來的。也很貼心,設有一座流動厠所,有少量水供沖洗。視野展望比起登山口觀景台還寬廣,遠眺的方位也相同。繼續前進必須穿過佛手瓜瓜棚,結實纍纍的「香瓜」從棚架上垂下來,增添觀賞樂趣。

B16-IMGP4730-二延平山稜線上巨岩聳立在崖邊  B17-IMGP4732-茶農在稜線上寬敞平地擺設水果攤  B18-IMGP4734-二延平山稜線上結實纍纍的佛手瓜

B16-IMGP4730-二延平山稜線上巨岩聳立在崖邊.JPG

B17-IMGP4732-茶農在稜線上寬敞平地擺設水果攤.JPG

B18-IMGP4734-二延平山稜線上結實纍纍的佛手瓜.JPG

    經過瓜棚後短距離內的風光美景真讓人嘖嘖稱奇,是此行最大亮點。整座梯田茶園在燦爛絢陽與彩雲下展現光芒,奇特的小山丘被雕琢如此耀眼,總會讓人留連忘返。所在位置正好在傳說村的頂緣,茶園中央有少數岩塊突出其間,將大地彩繪得多采多姿。視角飄過翠綠茶園,傳說村的民居已然在望。穿梭在這處梯田茶園中,可近距離親近茶香、茶魂,遊客都樂此不疲。

B19-IMGP4850-奇特的小山丘茶園被雕琢如此耀眼  B20-IMGP4833-傳說村頂緣茶園中央岩塊突出將大地彩繪得多采多姿  B21-IMGP4845-翠綠茶園中的傳說村民居

B19-IMGP4850-奇特的小山丘茶園被雕琢如此耀眼.JPG

B20-IMGP4833-傳說村頂緣茶園中央岩塊突出將大地彩繪得多采多姿.JPG

B21-IMGP4845-翠綠茶園中的傳說村民居.JPG

    從團團圍住的茶園中脫困而出,接著回到二延平山稜線步道,原來陡峭的山坡地經構建成木棧道階梯,讓遊客十足好行。攀爬到另一端設有一座觀景台,正午的太陽將人像勾勒成剪影,注視著遠方朦朧大地。

    逐階繼續前進,林相與之前完全不同,整個人都沒入竹林中。抬起頭來仰望,在前方高大樹木與水泥砌牆之間留有如隘門的空間,這裡是階梯的轉折地方。由此往上方看過去,視線上有多支鐵塔,是「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雨量自動測報系統隙頂山中繼站A」所在位置。逐階而上的二延平步道終點處另有一座觀景台,是「第二休憩亭」。

B22-IMGP4763-二延平山稜線陡峭的木棧道階梯  B23-IMGP4765-逐階攀爬到另一端的觀景台  B24-IMGP4775-正午的太陽將觀景台人像勾勒成剪影

B22-IMGP4763-二延平山稜線陡峭的木棧道階梯.JPG

B23-IMGP4765-逐階攀爬到另一端的觀景台.JPG

B24-IMGP4775-正午的太陽將觀景台人像勾勒成剪影.JPG

B25-IMGP4782-二延平山稜線步道沒入竹林中  B26-IMGP4790-高大樹木與水泥砌牆之間留有如隘門的空間  B27-IMGP4796-二延平步道終點處是「第二休憩亭」

B25-IMGP4782-二延平山稜線步道沒入竹林中.JPG

B26-IMGP4790-高大樹木與水泥砌牆之間留有如隘門的空間.JPG

B27-IMGP4796-二延平步道終點處是「第二休憩亭」.JPG

    在「第二休憩亭」地方視野最好,是觀賞雲瀑、雲海與夕照的最佳位置。另設有觀景平台,杉木行道樹羅列其間,一旁有停車空間,可停多輛小客車。這是一條產業道路,從「隙頂站」附近上山。在此駐足良久,跟其他遊客稍稍聊天,並詢及回程往「隙頂站」的路程距離,時間上不允許而作罷,還是循原路下山。

    從「第二休憩亭」往下坡處注目,遠方山嵐與綠茵茶園相互輝映,景致漂亮,倘佯其中心滿意足。從不同角度去取景,層層疊疊的山巒都會有出色表現,雖然不是雲海景象,這樣的風光也足以療癒心情。

B28-IMGP4810-「第二休憩亭」是觀賞雲瀑、雲海與夕照的最佳位置  B29-IMGP4813-遠方山嵐與綠茵茶園相互輝映,景致漂亮  B30-IMGP4815-層層疊疊山巒都有出色表現

B28-IMGP4810-「第二休憩亭」是觀賞雲瀑、雲海與夕照的最佳位置.JPG

B29-IMGP4813-遠方山嵐與綠茵茶園相互輝映,景致漂亮.JPG

B30-IMGP4815-層層疊疊山巒都有出色表現.JPG

    返回到二延平步道中途的茶農水果攤處,循產業道路下坡前進「傳說村」聚落,道路算是小曲折,茶園依偎在層層疊疊的石駁坎中。道路一旁堆疊的巨石,讓我們近距離望見其廬山真面目。從產業道路下望,網式栽培的蔬果園也是有機生產的一環。

    「傳說村」聚落的路旁樹立一顆石碑,由署名「山夫」的人雕字謂「二延平山為鄭成功所命名」。另有「吳氏生技農業」石碑及署名「山夫」的人雕字謂「茶藝之道無東西 延平茗茶銷南北 兩岸皆知延平山 茗揚四方華人界」,道盡二延平茶產業的舉足輕重地位。

    在「傳說村」聚落裡,隨處可見石砌牆的屋舍,「傳說村民宿」是其中代表。經過民宿後,路旁茶園的石駁坎是此地的特色,雜草叢生的茶園,從經驗上得知應該屬於有機農作。從傳說路的路口走出,接台18線公路,結束一天愉快旅程。

B31-IMGP4728-小曲折道路茶園依偎在層層疊疊的石駁坎中  B32-IMGP4860-堆疊的巨石近距離望見其廬山真面目  B33-IMGP4857-網式栽培的蔬果園也是有機生產的一環

B31-IMGP4728-小曲折道路茶園依偎在層層疊疊的石駁坎中.JPG

B32-IMGP4860-堆疊的巨石近距離望見其廬山真面目.JPG

B33-IMGP4857-網式栽培的蔬果園也是有機生產的一環.JPG

B34-IMGP4869-署名「山夫」的人雕字謂「二延平山為鄭成功所命名」  B35-IMGP4870-「吳氏生技農業」石碑  B36-IMGP4871-署名「山夫」的人雕字謂「茶藝之道無東西...

B34-IMGP4869-署名「山夫」的人雕字謂「二延平山為鄭成功所命名」.JPG

B35-IMGP4870-「吳氏生技農業」石碑.JPG

B36-IMGP4871-署名「山夫」的人雕字謂「茶藝之道無東西....JPG

B37-IMGP4872-石砌牆的屋舍「傳說村民宿」  B38-IMGP4874-雜草叢生的茶園應該屬於有機農作  B39-IMGP4673-走出傳說路的路口接台18線公路

B37-IMGP4872-石砌牆的屋舍「傳說村民宿」.JPG

B38-IMGP4874-雜草叢生的茶園應該屬於有機農作.JPG

B39-IMGP4673-走出傳說路的路口接台18線公路.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中意山林 的頭像
    中意山林

    sanlin819chen26的部落格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