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

打造生態方舟 手作浮島體驗活動紀實

陳韋佐旅記 2018.11.11

基於對台灣文史與自然環境保育的熱愛,除參加中山社大的「臺灣史蹟生態遊學」外,也幾次加入李永志同學的關懷原鄉活動,走入原鄉後更加瞭解原住民生活環境的改變歷程。李永志同學所經營的「生態永續行動學校」辦得有聲有色,筆者也是成員之一,受益良多。從Line群組PO文,知悉台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有三個日期的「打造生態方舟 手作浮島」體驗活動,我選擇報名1071111日的「北投五分港手作生態浮島工作假期」。

    如約定時間,太太王婷慧與我一早從東湖搭乘公車轉捷運來到「石牌捷運站」,等候集合。來得早,就往榮總方向街道漫步,向太太指點捷運站前小公園豎立著一塊「唭哩岸漢番界碑」,可惜不見蹤影。直到走回捷運站出口庭前才赫然發現界碑就在眼前,原來民國八十八年六月已經移立於此,多次經過居然沒注意到。

    移步仔細端詳,「憲分府曾批斷勢歸番管業界」石碑文字仍清晰可辨,正是石牌地區地名由來的見證物。根據史實,清乾隆十一年,為劃分漢人和原住民開墾的地界,於是立石於漢人與原住民交界處,規定互不侵犯,禁止越界侵墾。

    集合出發時間一到,水利工程處工作人員一一帶我們分乘計程車前進「北投區承德路七段109巷」,抵達500號「洲美汾陽忠武王聖宮」前的洲美地區舊雙溪排水渠道上棧橋。從棧橋上西望,北投垃圾焚化爐高聳煙囪就近在咫尺。該地區是汾陽王郭子儀的信仰,探究結果此地居民大多郭姓,無庸置疑。

    當四十多名伙伴陸續到來,看樣子有者彼此相識,原來盡是文山社區大學、士林社區大學、北投社區大學等的志工學員,其中有人已經參與過前期社子島活動,看來熱衷生態保育的人士比比皆是。

B01-石牌捷運站出口前庭中唭哩岸漢番界碑  B02-洲美地區舊雙溪排水渠道上棧橋  B03-洲美汾陽忠武王聖宮

B01-石牌捷運站出口前庭中唭哩岸漢番界碑.JPG

B02-洲美地區舊雙溪排水渠道上棧橋.JPG

B03-洲美汾陽忠武王聖宮.JPG

    手作浮島之志工學員齊聚在舊雙溪河五分港溪棧橋上,屬荒野保護協會的陳德鴻老師首先要帶我們到一處公認為垂釣與彩繪的秘境。棧橋橋頭立著路標,往右行為「洲美運動公園」,往左行為「洲美街」。我們前進洲美街方向,從五分港溪水岸邊道路(五分港溪步道)直行,一大片金黃色水稻田的美麗風景真讓我們折服。北部地區這個季節長出待割稻穗,也讓我好奇,經陳德鴻老師解說方才釋懷。原來是此地獨有的「再生稻」,前期稻穀收割後,留存的根苗再繼續成長,變成如今成果。

    從金黃色稻田往前方望過去,遠方山脈就是大屯山,兩相輝映下景色綺麗,台北大都會有如此般田園佳境真是難得。田間灌溉水圳是從洲美水美九份溝導引而來,直指北投垃圾焚化爐,創造另一番田園風光。

B04-陳德鴻老師導覽洲美水美九份溝  B05-陳德鴻老師作洲美再生稻解說  B06-田間灌溉水圳

B04-陳德鴻老師導覽洲美水美九份溝.JPG

B05-陳德鴻老師作洲美再生稻解說.JPG

B06-田間灌溉水圳.JPG

    陳德鴻老師指著舊雙溪排水渠道娓娓道來,道盡北投區洲美水美九份溝(蜆仔港)的風華歲月。並手指著舊雙溪河九份溝攔水壩前沙洲唯一水生植物,名為穗花棋盤腳,能夠在此存活要拜當地特有地理環境之賜。在攔水壩前一泓碧水岸上,有衷情此地的釣客,醉心享受垂釣樂趣。

B07-舊雙溪排水渠道  B08-舊雙溪河攔水壩前一泓碧水  B09-舊雙溪河攔水壩

B07-舊雙溪排水渠道.JPG

B08-舊雙溪河攔水壩前一泓碧水.JPG

B09-舊雙溪河攔水壩.JPG

    緊接著啟動手作浮島工作,陳德鴻老師將志工學員分成三組,今天的工作預備完成三座浮島。我家住內湖地區,每天必須經過大湖公園,看到近年來湖面安置的浮島,天天有成群白鷺鷥棲息其間,將白鷺鷥山與大湖點綴得煥然一新。對山光水色間之浮島功能多了一層認識,從而確定其對生態復育的自然價值,而今加入手作浮島運動行列意義更深遠。

    志工學員排成一列,將貨車上卸下來的竹管以接龍方式擺放定位,然後尺量竹管準備等尺寸裁切。分別將竹管排列整齊,下一個動作就是絞繞鐵線圈固定,如何綁緊鐵線圈固定需要功夫,大家將眼光放在陳德鴻老師的示範動作。再下一個動作就是要如何舖平椰纖毯,是完成浮島載體的另一重要工作,大家更緊盯著陳德鴻老師的示範動作。

B10-志工學員尺量竹管準備等尺寸裁切  B11-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絞繞鐵線圈綁緊固定  B12-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舖平椰纖毯

B10-志工學員尺量竹管準備等尺寸裁切.JPG

B11-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絞繞鐵線圈綁緊固定.JPG

B12-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舖平椰纖毯.JPG

    開工了!陳德鴻老師率先拿起鋸子鋸下多餘竹管,志工學員們忙著以鐵線圈絞繞浮島載體以資固定,粗具模型。當地居民看大家忙得不亦樂乎,但在意綁得不太牢固,手動一下有點鬆垮垮,於是主動教導志工學員們如何絞實鐵線圈的方法,果然薑還是老的辣,一下子志工學員們找到了竅門。接著在陳德鴻老師指導下,志工學員們合力舖平椰纖毯,整齊有秩,初具浮島載體模樣。

B13-志工學員開始合力將竹管絞繞鐵線圈  B14-當地居民主動教導志工學員如何絞實鐵線圈  B15-陳德鴻老師與志工學員合力舖平椰纖毯

B13-志工學員開始合力將竹管絞繞鐵線圈.JPG

B14-當地居民主動教導志工學員如何絞實鐵線圈.JPG

B15-陳德鴻老師與志工學員合力舖平椰纖毯.JPG

    接下來的工作是必須以塑膠扣套將椰纖毯綁緊固定在竹管架上,兩面穿插也是不容易的事,先打洞再穿套,有如穿針引線的忙碌。不只如此,完成一面之後還要翻另一面,載體有點笨重,多人合力後再用短竹管支撐。延續前個動作,此時穿套工作就不是那麼容易,必須2人合力在浮島載體兩面進行穿套。差不多要完成穿套工作,再檢查有那個地方需要加強是必要的,有大家的細心,方能成就大事。

B16-志工學員合力將椰纖毯綁緊固定在竹管架上  B17-志工學員合力將載體翻面再將椰纖毯綁緊固定  B18-志工學員合力再將載體翻面加強椰纖毯之固定

B16-志工學員合力將椰纖毯綁緊固定在竹管架上.JPG

B17-志工學員合力將載體翻面再將椰纖毯綁緊固定.JPG

B18-志工學員合力再將載體翻面加強椰纖毯之固定.JPG

    浮島載體結構完成之後,稍稍休息時間,陳德鴻老師拿起一綑粗大塑膠繩索,截成數段,開始教授如何結套繩的方法。起初我有點納悶,不知套繩有何用處,原來是作為浮島載體固定於河道邊之用。陳德鴻老師分段逐一示範,當然只供志工學員們學習參考,往後的工作還待陳德鴻老師親為。

B19-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套繩三步驟之一  B20-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套繩三步驟之二  B21-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套繩三步驟之三

B19-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套繩三步驟之一.JPG

B20-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套繩三步驟之二.JPG

B21-陳德鴻老師示範如何套繩三步驟之三.JPG

    浮島載體結構己經就緒,再來就要將水苔植床,舖椰纖毯的背面露出整齊的竹管,留下一溝一溝的空隙。志工學員們取來水苔,將水苔沾水潤濕成團,分給成員合力填塞植床。陳德鴻老師特別交待,必須紮實壓塞進各個角落空隙,因此志工學員們返返復復手壓檢查緊密程度,方始罷手。

    志工學員們抬來將近十包的培養土,其中2/3包先舖上己經填塞植床的平台,就緒後陸續刮平,浮島載體終於成型。

B22-志工學員合力將植床水苔沾水潤濕成團  B23-志工學員合力填塞植床水苔  B24-志工學員合力上培養土

B22-志工學員合力將植床水苔沾水潤濕成團.JPG

B23-志工學員合力填塞植床水苔.JPG

B24-志工學員合力上培養土.JPG

    接著是植栽水生植物的工作,運送來的植物堆放一邊,陳德鴻老師隨手取出水生植物,一一為大家介紹它的名稱與來歷。有在台中清水海岸線濕地常見的大安水簑衣等等,相信許多水生植物皆來自於陳德鴻老師萬里家中的「植物庇護中心」。接著,志工學員們紛紛栽種各種植物,陳德鴻老師還不忘交待相同種類把它圈在一群。

B25-陳德鴻老師展示各種水生植物  B26-陳德鴻老師解說各種水生植物名稱  B27-志工學員合力將水生植物植入浮島載體

B25-陳德鴻老師展示各種水生植物.JPG

B26-陳德鴻老師解說各種水生植物名稱.JPG

B27-志工學員合力將水生植物植入浮島載體.JPG

    志工學員們把水生植物分門別類植入浮島載體後,再稍微灑上一點水,再將其餘1/3包培養土舖上,終於大功告成。大家的臉龐充滿著喜悅,而得以休息片刻。

B28-志工學員將水生植物分門別類植入浮島載體  B29-志工學員在浮島載體水生植物上灑水  B30-志工學員在浮島載體水生植物上再上培養土

B28-志工學員將水生植物分門別類植入浮島載體.JPG

B29-志工學員在浮島載體水生植物上灑水.JPG

B30-志工學員在浮島載體水生植物上再上培養土.JPG

    當吊車停妥在棧橋橋頭時,就是我們準備將浮島載體搬離棧橋時候。已經完工的三座浮島載體在全體志工學員合力下,依序抬到吊車邊,然後由吊車吊起,放入渠道內。

B31-志工學員合力準備搬運經完成的浮島載體  B32-吊車浮島載體舉起放進渠道水面  B33-工作人員以竹筏拖拉浮島載體

B31-志工學員合力準備搬運經完成的浮島載體.JPG

B32-吊車浮島載體舉起放進渠道水面.JPG

B33-工作人員以竹筏拖拉浮島載體.JPG

    今天合力完成的「北投五分港手作生態浮島」讓我們內心充滿喜悅,這樣的工作假期非常有意義,算是盡了一份公民義務。當然水利工程處的工作團隊不會忘記為我們留下珍貴笑靨,三組志工學員分別在各自的成果前留下見證。而筆者與太太屬於第二組,留下有生難得回憶。

B34-完成浮島載體的第一組志工學員合影留念  B35-完成浮島載體的第二組志工學員合影留念  B36-完成浮島載體的第三組志工學員合影留念

B34-完成浮島載體的第一組志工學員合影留念.JPG

B35-完成浮島載體的第二組志工學員合影留念.JPG

B36-完成浮島載體的第三組志工學員合影留念.JPG

 

    在陳德鴻老師前導下,三座浮島載體緩緩被拖入五分港溪渠道,志工學員們則倚在棧橋欄杆,觀看竹筏拖行浮島載體的過程,既興奮又更覺有趣。

    接著是陳德鴻老師與工作伙伴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浮島載體漂浮不定,定位工作充滿危險,不慎的話會落入水中,讓我們有時會為他們擔心。

B37-工作人員將三具浮島載體以竹筏拖行入渠道定位  B38-志工學員在棧橋上觀看竹筏拖行浮島載體的過程  B39-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一

B37-工作人員將三具浮島載體以竹筏拖行入渠道定位.JPG

B38-志工學員在棧橋上觀看竹筏拖行浮島載體的過程.JPG

B39-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一.JPG

    經過數度折騰,陳德鴻老師將第一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再移動第二浮島載體,也順利綁住,最後綁第三浮島載體時有點驚險,陳德鴻老師幾乎勾不到岸邊,一度無法將浮島載體綁住,還好終算「感動完工」。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的瞬間,我在近距離捕捉畫面看得最清楚,熱衷志業的精神令人感佩。

B40-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二  B41-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三  B42-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四

B40-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二.JPG

B41-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三.JPG

B42-陳德鴻老師將浮島載體綁在岸邊定位的過程之四.JPG

    完成浮島載體定位後,我以為陳德鴻老師的工作已經完畢,其實不然。竹筏繼續往前推進,竹筏靠近棧道下方時,陳德鴻老師檢視先前完成之生態設施,不遺餘力。陳德鴻老師在竹筏上用相機為岸邊生態作存證,顯然生態保育是永無止境的工作。

B43-陳德鴻老師完成浮島載體定位後竹筏繼續前進  B44-竹筏靠近棧道下方陳德鴻老師檢視先前完成之生態設施  B45-陳德鴻老師在竹筏上用相機為岸邊生態存證

B43-陳德鴻老師完成浮島載體定位後竹筏繼續前進.JPG

B44-竹筏靠近棧道下方陳德鴻老師檢視先前完成之生態設施.JPG

B45-陳德鴻老師在竹筏上用相機為岸邊生態存證.JPG

    當竹筏緩慢靠近五分港溪右岸,林叢間豐富的植物與鳥類棲息的影子,顯見這裡的生態環境尚保持非常完整,少有破壞。竹筏靠近穗花棋盤腳老樹時,陳德鴻老師檢視其生長狀況,我也捉住機會掠下樹影,見證陳德鴻老師在晨間所作解說,其言真實。

    陳德鴻老師上岸後,我們「北投五分港手作生態浮島工作假期」志工學員們在棧橋上合影留念。

B46-竹筏靠近穗花棋盤腳老樹陳德鴻老師檢視其狀況  B47-竹筏靠近棧橋岸邊林叢陳德鴻老師將生態拍照存證  B48-北投五分港手作生態浮島工作假期志工學員合影留念

B46-竹筏靠近穗花棋盤腳老樹陳德鴻老師檢視其狀況.JPG

B47-竹筏靠近棧橋岸邊林叢陳德鴻老師將生態拍照存證.JPG

B48-北投五分港手作生態浮島工作假期志工學員合影留念.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