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湖石崎腳郭家古厝連走台北小溪頭森林步道紀行
2020.04.16.陳韋佐 旅記
「臺北小溪頭環狀步道」經臺北市大地工程處闢建完成後,近年來已成為很夯的登山健行步道,基本上包含大崙頭森林步道、大崙頭自然步道及碧溪步道等三條環狀登山路線。如果從捷運文湖線內湖站出發,從〔1〕號出口轉搭〔小2〕公車往石崁即可達該步道登山口。〔小2〕公車站在內湖捷運站後方內湖路二段上,鄰近百多年歷史、古樸的「梘頭福德祠」土地公廟。於每年元宵節「夜弄土地公」節慶時,吸引多數民眾前來參與盛況。遶境祈福,一路鞭炮聲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小2〕公車循著「碧山路」前進,沿途停靠的「圓覺寺(鯉魚山)」站,是健走鯉魚山步道的入口,由此陡坡而下終點在「圓覺寺環狀步道」交叉口,鄰近葉氏祖廟、新福本坑景觀公園與大溝溪親水公園。公車繼續前行是「碧山巖(白石湖吊橋)」站,「碧山巖」奉祀開漳聖王,古廟在廟後,廟前居高臨下,可俯瞰大台北市容景觀,台北101大樓近在咫尺之間。「白石湖吊橋」位在白石湖谷地之上,連接心型濕地荷花池塘、夫妻樹與觀光草梅園。
〔小2〕公車終點站在「石崁」,從小巷進去是日治大正元年(1912年)建造的黃氏古厝紫雲居,位於碧山路62號。古厝是攀登龍船岩與開眼山的起點,也可直行山間平緩步道前往「大邱田」地區,連接長青路可上行前往五指山與金山、萬里,有〔小3〕公車通行。
海拔476公尺的大崙頭山就在現今名為「乘風堡景觀台」周邊,由此下坡就是「大崙頭自然步道」。從碧山路44巷內的「大崙湖」對面就是登大崙頭山的登山步道入口,途中左轉石階上去即可達「乘風堡景觀台」。直行一段距離的路標指示,左轉下坡木棧道是「大崙頭森林步道」,再往前行即可抵達「大崙頭甜水鴛鴦湖(大埤頭)」。
本旅記主要在記述「從內湖石崎腳郭家古厝連走台北小溪頭森林步道」所走過的蹤跡。從地圖上很明顯在大崙頭山下碧山路上標示出「石崎腳」位置,這裡座落著閩南三合院的「瓦厝」,即碧山路53號的「郭家古厝」汾陽堂。記得十年前由三清道教師兄姊引領開車進來這座古厝,與屋主郭家有點因緣,因此在屋前、屋後遍覽許久,留下些許記憶。之所以會進來造訪,起因是捷運文德站上方小山頭的「郭子儀紀念堂」市定古蹟。這座位於內湖市街西側山丘上的建築,是日治時期內湖庄首任庄長郭華讓的宅邸,因為門額同樣高懸「汾陽堂」,遂引起與碧山路「郭家古厝」之關聯家族探索興趣。
「石崎腳」地區遍佈田園,種植各種蔬果,錯落在山巒谷地間,山野風光極其明媚。「郭家古厝」即倘佯在這種氛圍中,進門的廰堂高懸「汾陽堂」三個大字,抬起頭來仰望,「天公爐」高掛,望見閩南人普遍的信仰習俗。廰堂門前台階是以砂岩石條所築建,屋舍是以紅磚砌牆及紅瓦覆蓋屋簷,經詢內室桁架等皆用福州杉等建材,拼出古色古香圖案。從明堂前方得以遠眺青山「筆架山」的方位,廰堂門前那一池水塘,依福地風水設計為「圓月鏡〈梳妝鏡〉」,是多數閩南三合院、四合院的標準配置。
B01-DSC_8579-位於內湖大崙頭山下「石崎腳」的田園風光 B02-DSC_8584-大崙頭山下碧山路53號的「瓦厝」-「郭家古厝」 B03-DSC_8582-大崙頭山下「郭家古厝」門前池塘-圓月鏡〈梳妝鏡〉
從來不知道也沒走過,「郭家古厝」左前方是通往大崙頭山的山徑,而山野間的農埤池塘就在上頭山丘上。以往曾經隻身探訪過農埤池塘,從大崙湖啟程,接近埤塘的山路蔓草叢生,留有人跡。路途中偶然發現小蛇屍體,匆匆經過後趨近即將枯竭的埤塘,四周環境盡沒入雜木林中。
來到熟識的「郭家古厝」,步入左前方登山口,「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北面登山口)」的路碑即現眼前。從此山路崎嶇,起起伏伏,可稱是緩坡山徑,盡在林蔭遮蔽下。平緩步道的兩側草木扶疏,兩根斜交的樹幹阻於道上,行人只好從中間穿過,甚是有趣。
B04-DSC_8592-「郭家古厝」門前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北面登山口) B05-DSC_8599-林蔭遮蔽下之緩坡步道 B06-DSC_8606-平緩步道兩側草木扶疏
讓清風徐徐吹拂著,邊走邊欣賞,並仔細觀察林野間自然植物,樂在其中。步道石階兩側的蕨類特別茂密、翠綠,也不時傳來鳥叫聲,心情頓時感覺既輕鬆又恬淡。來到山路轉折點,繼續直行是往「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右轉小徑則是前往昔日林間農埤的方向。往林間農埤的步道已經構築完好,設有護欄,此時正是野牡丹花盛放季節,將大地點綴得綺麗光彩。進入頗富詩情畫意名字的「大崙頭甜水鴛鴦湖(大埤頭)」,頓然發現已經將昔日林間農埤脫胎換骨,整治成具山水意境的湖泊。根據大地工程處樹立的解說牌,此湖泊已經乾涸了28年,早年有鴛鴦群聚棲身於此,故得名。目前有對對水鴨悠游於湖面,增添雅趣,讓畫面重現昔日的光景。
B07-DSC_8609-步道石階兩側蕨類植物豐富 B08-DSC_8612-從山腰山路右轉往昔日林間農埤 B09-DSC_8614-經整治後之大崙頭甜水鴛鴦湖(大埤頭)
從甜水鴛鴦湖出來,回到剛剛進來的山路轉折點,右轉直上石階步道。稍稍在石階起點停駐腳步,將視角望向有點疏密林葉中的湖泊,藍天之下的秘境透出小而美玲瓏景致。順著石階繼續爬升到步道交叉口,這裡是從大崙湖延伸而來的山腰平行步道,樹立的路標右往士林方向,左往內湖方向。取左轉直行,步道讓茂密枝葉隱蔽得幾乎不透光,在清涼山風吹襲下,享受難得的閒情逸緻。
B 10-DSC_8627-從甜水鴛鴦湖出來回到轉折點再右轉上石階 B 11-DSC_8630-從大崙湖延伸而來的山腰平行步道交叉口 B 12-DSC_8638-步道讓茂密枝葉隱蔽得幾乎不透光
從大崙湖延伸而來的山腰平行步道有二個登山缺口,一個是石階坡道直上「乘風堡景觀台」,再陡坡而下「大崙頭自然步道」;另一個是「大崙頭森林步道」。山腰平行步道幾乎是緩坡路徑,走起來並沒有爬山的感覺,身心至為舒暢。接著來到路口交叉點,路標指示直行往「乘風堡景觀台」,右折而下是「大崙頭森林步道」。取右轉,進入木條搭建的高架木棧道。左右兩側叢林植被茂盛,盡是低海拔中常見的紅楠木。
B 13-DSC_8639-山腰平行步道幾乎是緩坡路徑 B 14-DSC_8641-交叉路口指標右折而下是「大崙頭森林步道」 B 15-DSC_8644-進入木條搭建的高架木棧道-大崙頭森林步道
一路循著木棧道階梯上下起伏,護欄上隨處都可見到仿蝸牛丶松鼠造型的設計標誌,途中多處更設有休憩、賞景平台,大多以昆蟲和小動物來命名。彎延曲折的木棧階梯在山林中盤旋,林中不時傳來鳥叫聲,響亮歌喉不絶於耳,深深讓人悸動。探出護欄的樹幹都有大地工程處的解說布條,讓遊客一眼就能夠認識植物名稱,尤其遍佈的紅楠將會深深地印在每個人腦海中。精心設計的休憩平台與林木結為一體,每走一段距離,遊客必定親近它,在平台上近距離與林木交會,充分感受沉浸大自然中的喜悅。
B16-DSC_8650-彎延曲折的木棧階梯在山林中盤旋 B17-DSC_8651-解說布條的紅楠深深印在每個人腦海中 B18-DSC_8652-休憩平台與林木結為一體讓遊客近距離交會
慢慢地遊走在層層的木棧階梯中,兩側林木與茂盛蕨類植物充斥林野,無法從視角略過。眼前望見一座休憩平台,登上之後昂首眺望,視野遼闊,前景的大屯山、七星山及平等里風光一目瞭然。隨之,腳前的松鼠(赤腹松鼠)來回穿梭覓食,樹林間多數松鼠看到餅干食物,紛紛跑來爭食。這裡應該是松鼠平台吧!
B19-DSC_8657-慢慢遊走在層層的木棧階梯中 B20-DSC_8664-眼前休憩平台應該是松鼠平台吧 B21-DSC_8671-樹林間跳躍覓食的松鼠
經過一大片枝葉茂盛植物佈滿叢林,看起來以為是林野間常見的台灣桫欏,仔細看護欄邊樹立的解說牌,其實不然,真正名稱「鬼桫欏」。分布在台灣全境低海拔溼地森林中的樹蕨有三種,筆筒樹、台灣桫欏與鬼桫欏。鬼桫欏亦稱黑桫欏,桫欏科黑桫欏屬,是灌木狀,筆筒樹與台灣桫欏是喬木狀。樹幹高約2公尺的鬼桫欏,其樹裙外形特徵才會讓人聯想為台灣桫欏。
在鬼桫欏區駐足觀察良久,瞭解它與台灣桫欏之不同,增長知識。越過之後,在高高低低的木棧道間慢步行走,當抵斜坡處平坦路面,赫然發現左側林間矗立一塊巨岩,解說牌書明這裡是「巨石森林區」。大崙頭山及大崙頭山尾山的岩層屬於台北最古老的地層-五指山層,大約在2~3千萬年前所沉積的,再經過地殼的變動後,形成現在的面貌。解說牌書明,這裡的巨岩是從別處崩落的巨大石塊。
緊接著來到「樹之亭」觀景平台,樹亭建在多棵聳立樹幹之間,造型奇特。登上亭台,有山林間樹屋的感覺,視野遼闊,可遠眺觀音山。
B22-DSC_8706-鬼桫欏外形樹裙特徵是桫欏科黑桫欏屬 B 23-DSC_8738-林間矗立一塊巨岩是「巨石森林區」 B24-DSC_8747-「樹之亭」觀景平台建在多棵聳立樹幹之間
大崙頭森林(木棧)步道最引人為傲的景觀是「風衝林平台」與「老鷹平台」,是遊客絕對不會錯過的景點。從「樹之亭」觀景平台之木棧步道下來後,途中遇到「風衝林平台」路標,隨指引方向右轉直行,不久即抵達。高架的雲梯平台伸向天際,分成上下兩層,下層平台是「風衝林平台」,上層平台是「老鷹平台」。從「風衝林平台」往四周腳下之林木俯瞰,有整片的風衝矮林,隨風搖擺下形成另一種優美景致。登上「老鷹平台」後有搖晃感覺,居高臨下360度視野令人感動。在寛廣平台上盡情舒放,飽覽遠近連綿起伏的群山景色。最遠可對望七星山與大屯山,近處的陽明山平等里也近在咫尺,愉悅心情充滿笑顏。站在「老鷹平台」上的親身體驗,當徐風吹襲之際,受風中之平台有些許搖晃,彷彿老鷹翱翔於天際之感覺。
B25-DSC_8768-高架雲梯平台伸向天際下層是「風衝林平台」 B 26-DSC_8770高架雲梯平台伸向天際上層是「老鷹平台」 B27-DSC_8780-「老鷹平台」居高臨下360度視野令人感動
從「老鷹平台」的木棧階梯走下來,回到「風衝林平台」路標的地方繼續前行,木棧階梯大多依山坡形勢構築,遇到路中的樹幹仍然保持它原始位置,沒有刻意剷除,自然原味十足。原始森林生態得以完整保存,生機盎然。接近碧溪產業道路,車聲、人聲忽起忽落,來此健行遊客接踵而至。抱著愉快心情漫步在緩下的木棧階梯中,兩側青翠草木伴隨,旋即踏進碧溪產業道路。登山口的「大崙頭尾山」標誌彩繪著多樣森林中小動物,意味著這裡的生態景觀極為豐富。
B 28-DSC_8794-木棧階梯依山坡形勢構築路中樹幹仍然保持它原始位置 B29-DSC_8807-漫步在緩下的木棧階梯中兩側青翠草木伴隨 B 30-DSC_8813-登山口的「大崙頭尾山」標誌彩繪著多樣森林中小動物
「大崙頭森林步道」的終點位於「碧溪產業道路」上,立有「大崙頭尾山親山步道木棧道登山口」座標,越過產業道路即接「碧溪步道」登山口。由此下木棧階梯,不久就可以望見一間百年的「石頭厝」,據稱是早期移民利用北投唭哩岸砂岩以手工所砌建。古樸古厝所用的石材顏色較白,歷經百年看起來依舊潔淨如新。「太陽廣場」就在百年石頭厝旁邊,拱形棚架的表演台與橫列的觀眾席恰好給遊客一個休憩空間。
B31-DSC_8816-「碧溪步道」登山口 B 32-DSC_8828-百年「石頭厝」是早期移民利用北投唭哩岸砂岩以手工所砌建 B33-DSC_8839-拱形棚架表演台的太陽廣場
離開「太陽廣場」後,順著「碧溪產業道路」往至善路前進,還有好長一段距離。終於抵達至善路碧溪橋頭,駐足橋上欣賞山水之間風光。往上游看,是清澈見底的潺潺流水;往下游看,溪床的礁岩板塊異常突出。
至善路碧溪橋頭樹立著大型看板,清楚標示著「雙溪森活 臺北小溪頭」大字,這裡也是「臺北小溪頭」的入口。結束這趟健走行程,接著走到對面公車站等候小巴。
B34-DSC_8878-至善路碧溪橋頭(上游潺潺流水) B35-DSC_8880-至善路碧溪橋頭(下游溪床礁岩板塊) B36-DSC_8895-至善路碧溪橋頭(臺北小溪頭入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