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澎湖七美機車環島地質人文景觀行之(二)
【七美人塚、大灣釣場、南滬港、西濱海岸夕照、南嶼城、東崎頭許家古厝】
2016.05.02.陳韋佐旅記
繼續我的澎湖七美機車環島地質人文景觀行紀錄。經過七美燈塔,不遠處即是我記憶中來過的「七美人塚」,從蔓草中的墓園變成要收入園票的觀光景點,入口處多了整齊劃一的小吃及紀念品攤。來的早與來的晚不收門票。
從門樓進去,設置著「網願」的心型鐵絲網,意有所指。再走過去就是墓園,石碑上鐫刻著「七美人塚」字樣,左側並立著「七美人歌」碑石。墓園周圍長著七棵常年翠綠的「香楸樹」,枝葉茂盛。墓園後方立著鎮風石塔,是海島居民獨特發展出來的信仰圖騰。
「七美人塚」也留傳著貞節故事,因為對「七美人塚」遺跡的紀念發展出「七美」鄉名,其實原名叫做「大嶼」。相傳明朝時期有盜賊侵襲此地,有七名女子因不願受辱而相攜投井,竟從土裡長出七棵「香楸樹」,且常年翠綠。為了感念她們堅貞的事蹟,後人便在此立塚,供人追思。
「七美人塚」成為七美的觀光景點,面向海洋,廣場寬闊。綿延的草坪上有一群鴨子在覓食,地面上還留著晨間大雨後的雨水。有趣的景象是草坪的另一端也有一群正在吃草的羊群,它們的剪影讓我們想到兩隻山羊過獨木橋互不相讓的情景。
1.七美人塚
七美人塚觀光景點已經要收門票了;七美人塚墓園、七美人歌碑石、香楸樹;鎮風石塔。
2.七美人塚
門樓進去設置著「網願」的心型鐵絲網;在晨間大雨後仍未乾的雨水中覓食的一群鴨子;草坪的另一端有一群正在吃草的羊群,剪影畫面有趣。
由「七美人塚」景點走回南滬港(七美漁港)途中,左側立著「大灣釣場」的牌子,引起我一窺究竟的想法。騎了一段路覺得路難行,只好停在一旁,獨自步行進入,將所見用影像紀錄下來。
這裡的海崖奇特,除了小徑兩側的涼亭、菜園與墓園外,灣澳內座落一獨立島礁,風光顯得異常突出。遠遠地可看到崖頂上進行磯釣的釣客,應該是七美嶼最佳釣場所在。
3.大灣釣場
進入「大灣釣場」小徑兩側有涼亭、菜園與墓園;海崖奇特,灣澳內座落一獨立島礁,風光顯得異常突出。遠遠地可看到崖頂上進行磯釣的釣客。
環繞七美嶼一大圈,終於回到南滬港(七美漁港)。面對著漁港,正是我們住宿的民宿地點,我們坐在店門口觀賞陽光下漁港的美麗風光。
4.南滬港(七美漁港)
藍天白雲下七美漁港的美麗風光,暫時拋開喧囂城市,找得一份清淨悠閒。
民宿主人許先生特別貼心,在晚餐之前帶領我們去看七美夕陽,位置在西濱海岸線上。繞過南滬港,到西濱海岸線觀日平台的距離並不遠,大家坐在岸邊觀賞落日餘暉之際,趁機會閒聊。西濱海岸線並沒有東岸玄武岩海崖與海蝕平台景觀,也沒有如﹝魚月﹞鯉灣的沙灘風光,純屬一般平緩海岸地形。
觀日平台是打樁深入岩層,並突出海面舖設木板結構的平台,形成可坐擁海上風光,可夜晚觀星的景點。順著西濱海岸線往前繞行,會經過七美機場,再經過鮑魚觀光養殖場,然後抵達雙心石滬。因為親自騎機車環島一圈,路徑特別清楚。
五月二日的夜晚是個開心Party,我們在民宿前港岸邊升火烤魚(漁船剛到岸的黑尾冬)、烤石蚵(牡蠣)、烤軟絲花枝。其中軟絲花枝非常難得買到,還是許老闆有辦法,滿足我們的口腹之欲。烤石蚵(牡蠣)也是要有技巧,烤到什麼時候才能夠品嚐到水水鮮嫩原味,有許老闆的指導讓我們受益良多。黃明蕙同學弟弟提供的啤酒助興,讓夜晚時光洋溢著歡笑。
5.西濱海岸夕照
大家在西濱海岸的觀日平台等待落日餘暉;西濱海岸的地形平緩,沒有東岸的玄武岩海崖 及海蝕平台景觀;黃昏夕陽開始展露光茫。
6.西濱海岸夕照
落日的黃昏夕照從海面上的餘暉就能夠瞭解;夕陽漸漸沒入海平面時刻是最美的天然畫作。
除了觀賞自然地質景觀外,許老闆瞭解我們是一群山水人文古蹟愛好者,特別不藏私,引領我們參訪「南嶼城」古蹟。剛抵「南嶼城」,總覺得它的外觀真正是一座城堡。二層樓的城牆建築,經仔細觀察,多屬當地的黑色玄武岩建材所砌築。大門及牆面外觀都呈弧形,內觀廊柱呈斗拱式造型,給人有一種歐式建築風格的感覺。
環視整座城堡,每一寸土地上的建築風格都有吸睛的亮點,各種設施場地已經成為鄉民休憩運動健身場所。經過歲月的洗禮,左右兩側城門各展現不同風貌,尤其右側城牆更顯得特別突出,城門兩邊爬牆的古榕足證它傲人歷史。
根據七美國中的記述,南嶼城的名稱和七美的歷史發展有顯著關係。南嶼城內有座西元一九九○年一月廿二日所立「重修南嶼城記」石碑,碑文中紀錄著先民在七美落腳的艱辛過程及南嶼城整修重建相關記錄:七美居民常年被海盜侵擾,第一批到七美的先民在一次被海盜血洗之後,遷徙返回福建,多年以後,陳氏家族由望安島南遷至七美,南嶼城便是家族成員為了紀念祖先自望安遷徙到七美的艱困過程而蓋的紀念性建築。
目前南嶼城由七美鄉陳氏宗親們負責認養整理,維持得十分乾淨整潔,藍天白雲襯托下的黑色廊柱、拱門成為遊客拍照的最佳景點。
7.南嶼城景點
二層樓的城牆建築,從外觀看,大門及牆面都呈弧形,真正是一座城堡;整座城牆多屬當地黑色玄武岩建材所砌築;內觀廊柱呈斗拱式造型,給人有一種歐式建築風格的感覺。
8.南嶼城景點
斗拱式造型的廊柱;內觀弧形牆面造型;內觀左側弧形城門。
9.南嶼城
右側弧形城門兩邊爬牆的古榕足證它傲人歷史。
許老闆進一步將我們帶往他的老家「東崎頭許家古厝」,地址是東崎頭16號。一進許家古厝的大門,我們就能瞭解是一座典型的閩南式三合院,經詢許老闆稱老宅還有親族居住在裡面,由其先祖許自看先生於民國14年/日治大正14年(1925)興建,迄今已有80多年歷史。
根據七美國中的記述,門樓正面門額書寫著「福緣善慶」出自於「千字文」,門樓背面門額書寫著「安且吉兮」出自於「詩經唐風第九篇」,語意吉祥,皆傳達著先人對子孫的祝福。
許家古厝有保持相當良好山牆、馬背、花磚、壁磚、雨漏、門樓等,防風與防盜的石刻窗框則透露著當年的生活環境,內部廂房外牆為細緻的洗石子工法,房子的格局紀錄當時的生活習慣。
從許家古厝的建築結構,我特別注意到牆面上的TR字樣紅磚,根據現有資料瞭解,那是日治大正2年(1913)時期的產物,由當時的「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所生產。TR紅磚為一級磚,該會社的英文名字是Taiwan Renga,其英文縮寫為TR,所以廣稱TR磚。
10.東崎頭許家古厝
許家古厝的門樓正面門額書寫著「福緣善慶」出自於「千字文」;防風與防盜的石刻窗框透露著當年的生活環境。
11.東崎頭許家古厝
當時的「台灣煉瓦株式會社」所生產的TR紅磚為一級磚;許家古厝的門樓背面門額書寫著「安且吉兮」出自於「詩經唐風第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