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的新莊廟街古蹟人文探索

陳韋佐旅記 2019.7.28

家族從1970年賃居新北市三重區北路區塊(下台北橋北側),因地緣關係就與新莊區結了不解之緣。新莊廟街是常遊走地方,只是走馬看花和拜廟,並未真正了解多少當地文史。夜探廟街,穿過人潮洶湧的新莊路,吃吃美食,當作休閒樂趣而已。職場退休後,因緣際會涉獵許多台灣自然地景與古蹟人文歷史,產生遊走各地老街的嚮往。自從捷運新蘆線開通後,交通便利,因此常來逛新莊廟街。白天來時,漫遊街景,踏進各廟堂頂禮膜拜,做了筆記,並在部落格Po文。

    現今新莊區經都市計畫後蓬勃發展,市容今非昔比,大樓高聳林立。街道縱橫交錯,行走其間,深感不知所往。追溯過往,新莊平原在十八世紀前就有「凱達格蘭族武朥灣社」原住民活動痕跡。十八世紀漢人入墾後,這些原住民在遷徙、通婚、漢化的過程中,逐漸消失在漢人社會裡。根據日治時期昭和13(1938)史料記載,當時新莊僅剩一戶平埔族民,共五人。

    新莊平原古稱「興直堡」,因位於「興直山」下故名。所謂的「興直山」,就是我們現在熟知的「觀音山」,前身稱「八里坌山」。在清朝乾隆、嘉慶年間,拜大漢溪舟船熙攘之賜,新莊成為北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當時作為淡水港內港的新莊港,商賈聚集曾盛極一時,可惜嘉慶中葉以後,因河道淤積失去航運功能,交通輻輳地位讓予艋舺,新莊的發展也就此停滯。如今,我們只能夠站在「慈祐宮」廟庭前直視大漢溪河道,望景興嘆。

    今天再度搭乘捷運來到「新莊廟街」,規劃漫走行程之範圍包括以「新海大橋」(大觀街)為中心的東街與西街。東街擴及新莊中正路84號地藏庵(大眾廟),並包括中正路173號的「响仁和鼓藝工坊」。東街的門號為新莊路「1~263 2~192」,西街的門號為新莊路「271~727 194~626」。「新莊廟街」即擁有三百多年歷史的「新莊老街」,俗稱「新莊夜市」。座落在大約1公里長的「新莊路」菁華區域內,在此古廟、老屋、舊巷與現代建築雜處,老街上的廣福宮、文昌祠、慈祐宮、武聖廟,都已被列為歷史古蹟。

    對於「新莊廟街」的交通,值得一提的是早年跨越大漢溪的公路橋樑-新海大橋,連接新北市板橋區與新莊區,架建於1963年。「新海」之名,源自於橋樑連結的兩端「新莊」與「海山」地區。1983年另於新海橋下游約700公尺處興建大漢橋,是另座跨越大漢溪的公路橋樑,用來疏解板橋與新莊間日益增加的交通流量。目前汽車行走的新海大橋因橋梁逾齡,且橋頭設計不良影響交通,於1986年拆除改建,1990年興建完工通車迄今。

A000-2019-07-28-21-43-26_新莊廟街古蹟人文探索地圖

A000-2019-07-28-21-43-26_新莊廟街古蹟人文探索地圖.jpg

    走出新莊捷運站2號口,右轉巷子(新莊路214)前往「新莊廟街」方向,落在眼前的是大片區塊舊矮屋平房,橫向道路為「景德路」,久居的新莊人當記得,這是未加蓋前的「後村圳」,重要的灌溉渠道。再走進一步,略觀大觀街31巷舊平房矮屋,位在巷弄與新莊路212號新莊派出所間是日治時期所遺留下來的建築物。目前最明顯的建築物應該是「新莊派出所」,其前身為「新莊郡役所」,類似現今的區公所。若從正面外觀看來,洗石子的窗戶仍舊保留原有建材,尚且留有初建時的磚石。但據稱其後方磚牆已重新整修過,失去當年原貌,遂不能列為歷史建築。新莊郡役所始建於日治大正8(1919),二戰後,國民政府於1950年增建為兩層樓,為新莊警分局使用,2003年又改為新莊派出所使用。

    雖然無法一窺新莊郡役所原貌,不過從各方資訊得知其來龍去脈,現今新莊派出所的後方留有日治水牢、武德殿及日人宿舍。武德殿建於日治昭和3(1928),主要作為日本警察柔道場與劍道場使用。其建築造型與牆體構造尚保留日治時期原始樣貌,入口「破風」痕跡仍在,目前荒廢中,2010123日獲登錄為歷史建築。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水牢」在新莊派出所地下室,是當年逼供犯人的水牢,但如同新莊郡役所一樣,失去當年原貌,不具歷史價值。新莊派出所後方遺留下來的日式宿舍群,已經殘破不堪,只能用「面目全非」來形容。然而頗值得注意的是新莊路2141號的日式宿舍群建築物之一「新莊警分局分局長宿舍」,興建於日治昭和7(1932)。根據各方資訊得知,該日式宿舍經研判為當時郡役所所長之住所,具濃厚日式風味,整體建築保存完善,鄰近慈祐宮鎮火池。新北市文化局認定該宿舍未達文化資產標準,於201810月起開始拆除中。

    新莊路2141號「新莊警分局分局長宿舍」的右鄰正是新莊廟街慈祐宮後方香客大樓,前方的池塘是慈祐宮「鎮火池」,其西側為「文昌祠」舊址,繞道慈祐宮右側巷子就能一探究竟。慈祐宮左側現今是新莊市農會所在之處,本為日治時期的新莊街役場,類似市公所的組織。

A001-IMGP5671_新莊派出所後方區塊舊平房矮屋平房-景德路(未加蓋前的後村圳)  A002-IMGP5673__新莊派出所後方區塊-大觀街31巷舊平房矮屋  A003-新莊派出所的前身為新莊郡役所 (後方留有日治水牢、武德殿及日人宿舍)

A001-IMGP5671_新莊派出所後方區塊舊平房矮屋-景德路(未加蓋前的後村圳).JPG

A002-IMGP5673__新莊派出所後方區塊-大觀街31巷舊平房矮屋;新莊派出所的前身為新莊郡役所 (後方留有日治水牢、武德殿及日人宿舍).JPG

A003-新莊派出所的前身為新莊郡役所 (後方留有日治水牢、武德殿及日人宿舍).JPG

A004-IMG_20190820_114233_新莊廟街(西街)-新莊派出所後方日治時期建築物-武德殿等(原新莊路214巷內)  A005-IMG_20190820_114246_新莊廟街(西街)-新莊派出所後方日治時期建築物-武德殿等(原新莊路214巷內)  A006-IMG_20190820_114254_新莊廟街(西街)-新莊派出所後方日治時期建築物-武德殿等(原新莊路214巷內)

A004-IMG_20190820_114233_新莊廟街(西街)-新莊派出所後方日治時期建築物-武德殿等(原新莊路214巷內).jpg

A005-IMG_20190820_114246_新莊廟街(西街)-新莊派出所後方日治時期建築物-武德殿等(原新莊路214巷內).jpg

A006-IMG_20190820_114254_新莊廟街(西街)-新莊派出所後方日治時期建築物-武德殿等(原新莊路214巷內).jpg

A007-IMGP5680_緊鄰新莊廟街農會及慈祐宮後方的新莊分局舊分局長宿舍(整建中)  A008-DSC_2038_新莊廟街慈祐宮後方香客大樓前鎮火池(西側為文昌祠舊址)  A009-IMGP5683_新莊市農會所在之處為日治時期的新莊街役場(類似市公所的組織)

A007-IMGP5680_緊鄰新莊廟街農會及慈祐宮後方的新莊分局舊分局長宿舍(整建中).JPG

A008-DSC_2038_新莊廟街慈祐宮後方香客大樓前鎮火池(西側為文昌祠舊址).JPG

A009-IMGP5683_新莊市農會所在之處為日治時期的新莊街役場(類似市公所的組織).JPG

    順著新莊路往東行,在大觀街新海橋頭有一百年傳承「金合和糕餅店」,門牌號是新莊路271號。以前經過當地人介紹,我都會順道來買它的「鹹光餅」,主要它是新莊鹹光餅創始店。店面位置並不在人潮湧集的廟街內,又沒有特別行銷,相對不受遊客青睞。根據旅遊資訊,鹹光餅是一種以低筋麵粉製成的糕餅,又稱「平安餅」,通常製成圓形,中間挖個小洞,鬆鬆軟軟,帶有一點點鹹鹹的味道,裡頭什麼都沒有包,但是整個口感就是好吃。

    經過「金合和糕餅店」,今天並未開店,在此等候綠燈亮時快速橫越大觀街。新海大橋真正車水馬龍,是通往板橋的繁忙道路,等候時間特別長。踏入新莊廟街(東街)範圍,其一邊門號是新莊路1~263號,五層樓公寓與矮屋平房錯落。一眼望過去較沒有老街味道,遠處古樸外觀的福德祠阻於街道正中央。

    來到新莊路207號新莊福德祠跟前,朝拜土地公、土地婆暨配祀二位文武判官,仔細瞧案前神桌,刻著「乾隆辛丑年吉置」字樣,應是清乾隆46(1781),據今有238年的歷史。再觀看「光緒壬午年重修」匾額,記載修茸時間是在清光緒8(1882)。福德祠坐東朝西,朝向大漢溪的上游,一直庇佑著當地百姓。根據資訊,該祠係由地方人士募建而成,是新莊地區可考證歷史最久遠的土地公廟。

A010-IMGP5686_新莊廟街金合和糕餅店-百年傳承(新莊路271-大觀街新海橋頭)  A011-IMGP5822_新莊廟街以大觀街新海橋頭分東西界(以東新莊路1-263號,以西新莊路194-727)  A012-IMGP5688_新莊廟街(東街新莊路1-263)

A010-IMGP5686_新莊廟街金合和糕餅店-百年傳承(新莊路271號-大觀街新海橋頭).JPG

A011-IMGP5822_新莊廟街以大觀街新海橋頭分東西界(以東新莊路1-263號,以西新莊路194-727號).JPG

A012-IMGP5688_新莊廟街(東街新莊路1-263號).JPG

A013-DSC_2064_新莊廟街(東街)福德祠古樸外觀  A014-IMGP5702_新莊廟街(東街)福德祠案前神桌-乾隆辛丑年吉置  A015-IMGP5696_新莊廟街(東街)福德祠-光緒壬午年重修匾額

A013-DSC_2064_新莊廟街(東街)福德祠古樸外觀.JPG

A014-IMGP5702_新莊廟街(東街)福德祠案前神桌-乾隆辛丑年吉置.JPG

A015-IMGP5696_新莊廟街(東街)福德祠-光緒壬午年重修匾額.JPG

    近距離走進新莊福德祠右斜對面的「廣福宮」(三山國王廟),地址是新莊路150號,廟埕左側樹立著新北市二級古蹟解說碑。說明此廟主要是粵籍移民的祭祀中心,為客家移民聚落的標誌。根據資訊,第一進廟門旁的石獅是以「廣東獅」為範本,俏皮可愛,右虎堵壁上可見客家陸豐刻字,留下客家移民痕跡。

    廣福宮創建於清乾隆45(1780),奉祀三山國王。三山國王指的是廣東境內的巾山、明山、獨山這三座山峰的神靈,這一信仰隨著粵籍移民來台而傳入臺灣。廣福宮並不是新莊最古老的寺廟,卻是新莊唯一的國家二級古蹟(19851126日正式公布),是老街四大古廟(新莊同地三級古蹟慈祐宮、武聖廟、文昌祠)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廟。

    早期歷史,清乾隆28年(1763年),屬於廣東潮州客家人的劉家在新莊開鑿劉厝圳(萬安圳),使新莊成為稻米產區,又因有水路及陸路之利,吸引大批粵籍移民,同時帶來當地的信仰「三山國王」。根據資訊,《淡水廳志》載:「國王廟:一在新莊街,乾隆四十五年粵人捐建。」

    道光14(1834)年間新莊閩客械鬥頻繁,當地客家移民因安全與經濟因素遷走,廣福宮從此乏人照料香火頓衰。清光緒8年(1882年)該廟遭大火燒毀,新竹仕紳陳朝綱利用外地移民資金募捐重建。此後,清光緒14年(1888年)重修、1936年再度重修,捐款皆來自於客屬宗親。自1936年後,該廟無大整建,因此廟內許多古建材得以保存。

    廣福宮於2015413日(農曆二月二十五),舉行三山國王誕辰及安座大典,2016年舉辦「新北市三山國王文化節」,裝置了多數看板介紹該廟建築結構及歷史文物,讓大眾更加瞭解新莊廟街三山國王信仰的前世今生。

    廣福宮建築形式屬於街屋式格局,為三開間三進二院。走進前殿所見的石柱都是遵守圓柱、方柱規矩,柱體楹聯都是清光緒1617年表彰保家衛國的題字。例如正殿的柱體楹聯寫著「國勢縱旌閣匡輔有心殊不死 王家本能艾貞忠大節自如生 光緒庚寅年」。清光緒庚寅年為光緒16年,西元1890年。

    廣福宮內存清乾隆15年「奉兩憲示禁」古碑、記載有關廟重建始末(劉姓等人捐款助廟買地的事蹟)及出錢興建的信徒名冊的石碑,除「奉兩憲示禁碑」字題尚可辨外,其餘石碑上的字已有些模糊,信徒名冊尤其難辨。

    「奉兩憲示禁碑」為劉偉近、劉能詒所設立告官府明令禁止歛派滋事,其碑文記載早年閩南和客家移民的衝突。當時因地方保甲的偏袒,客家人所繳的戶稅比閩南人多了十一、二倍。於是,客家人向新莊、淡水兩處的地方官提出控告,終於得以在清乾隆15年(1750年)立此碑,禁止對客家人苛稅。

    兩塊古碑透露了廣福宮與新莊劉氏家族的關係。清乾隆28(1763), 劉姓家族在新莊平原開闢劉厝圳(萬安圳),使稻作產量大增,而提升了潮州籍移民在新莊的經濟實力,所以才有後來廣福宮的創建。

廣福宮正殿右側置有一口古鐘,依稀可見三山國王字體。清光緒8(1882)此鐘因火災而摔壞,此鐘建置年代當往前溯,廟方只是尚無資料。正殿前左右所立龍柱都是以單一龍為主題呈現,並無人物坐騎夾雜其中,根據資訊,顯示其年代應早於臺灣日治時期。

    後殿奉祀三尊「王乃夫人」雕像,為三山國王夫人。「王乃夫人」有「金鏟助孕帶財來」祭拜信仰,經詢當地人告知信徒常會來祈求保佑。2016年舉辦「新北市三山國王文化節」所立的看板有這段解說,【鏟子傳說】:民間習俗傳說,把開工動土用過的鏟子放在床底下,就能順利生小孩,因此特別製作金鏟子,祝福夫妻順利如願懷孕產子帶財來。王乃夫人又稱「三媽」,是庇佑懷孕生產、保護幼孩的女神。

    在「王乃夫人」殿前立著一座古老磚砌燒金紙爐,其旁散落著廣福宮古建築遺物如柱礎等,還有農家製作糕粿的石磨。

A016-IMGP5691_新莊二級古蹟廣福宮三山國王廟  A017-DSC_2068_廣福宮第一進廟門旁的石獅以廣東獅為範本俏皮可愛  A018-IMGP5748A17_廣福宮虎堵壁上可見客家陸豐刻字

A016-IMGP5691_新莊二級古蹟廣福宮三山國王廟.JPG

A017-DSC_2068_廣福宮第一進廟門旁的石獅以廣東獅為範本俏皮可愛.JPG

A018-IMGP5748_廣福宮虎堵壁上可見客家陸豐刻字.JPG

A019-IMGP5722_廣福宮內清乾隆15年「奉兩憲示禁」古碑  A020-IMGP5723_廣福宮內記載有關廟重建始末的石碑字已有些模糊  A021-IMGP5731_廣福宮古鐘依稀可見三山國王字體

A019-IMGP5722_廣福宮內清乾隆15年「奉兩憲示禁」古碑.JPG

A020-IMGP5723_廣福宮內記載有關廟重建始末的石碑字已有些模糊.JPG

A021-IMGP5731_廣福宮古鐘依稀可見三山國王字體.JPG

A022-IMGP5730_廣福宮正殿龍柱(單一以龍為主題無人物坐騎夾雜其中)  A023-IMGP5745_廣福宮後殿奉祀王乃夫人(三山國王夫人)  A024-IMGP5744_廣福宮後殿堆置古建築遺物  

A022-IMGP5730_廣福宮正殿龍柱(單一以龍為主題,無人物坐騎夾雜其中).JPG

A23-IMGP5745_廣福宮後殿奉祀王乃夫人(三山國王夫人).JPG

A024-IMGP5744_廣福宮後殿堆置古建築遺物.JPG

    從廣福宮大門口直走,沿著福德祠前「思明街」前往下一個景點「文昌祠」。經過「文德社區公園」右轉,進入碧江街,就可看到「文昌祠」山門。思明街21號是一家以「花生龜」及「中秋節鹹肉餅」聞名鄉里的「順發餅行」。其製作乃師承古法,純手工採自然發酵。根據資訊,該店的製餅模具已有一百多年歷史,保持非常完好。

進出文昌祠的唯一通道是山門,根據資訊,文昌祠廟埕正前方設有一面「照牆」,據說是建祠時為激勵新莊士子奮發向上,故仿照孔廟建築格式,要等到新莊地區出狀元之後才將照牆打掉改做正門,但新莊地區最終只有出過舉人,故文昌祠的照牆保留至今。在廟埕右側有一座磚砌的傳統「敬字亭」,目前以鐵欄架圍住,亭口被廟方用磚頭塞住,究其原因,常有信眾誤以為是金爐。

    新莊文昌祠古蹟主體是三開間二進二廊式的建築,今日來此,看到許多學子前來燒香拜拜,祈求考試順利如願。經仔細打量三川殿格局,跟其它廟宇不一樣地方是沒有建置石獅子,只有穩定門座的抱鼓石,門柱也沒有楹聯,表示不敢在文昌帝君前賣弄文章。

    現今的文昌祠位於新北市新莊區文德里碧江街20號,其前身是在新莊慈祐宮右側,創建於清嘉慶18(1813年),清光緒元年(1875)遷建於現址。根據資訊,文昌帝君神尊本配祀在慈祐宮內,清嘉慶18(1813年)艋舺縣丞曹汝霖倡修慈祐宮時一併興建。清光緒元年(1875)艋舺縣丞傅端銓及士紳陳式璋等鑒於原祠面積過小,因而鳩資遷建到現址,並在文昌祠左側護龍設兼作義塾之用的「崇文閣」。

    根據資訊,日治時期總督府於明治31(1898)成立「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借用文昌祠作為校舍,後來該校在該年公學校令發佈後改為「興直堡公學校」,是現在新莊國小的前身。

    抱著虔誠之心趨近文昌祠正殿朝拜,正中央供奉「文昌帝君」,左廳供奉「魁斗星君」,右廳供奉「歷代聖賢牌位」。正廳懸掛的「世範儀著」古匾,是道光4(1824年)新莊縣丞詹英所題。另一面「天下文明」古匾,是嘉慶20(1815年)關渡弟子所立。現今我們所見的這二塊古匾都為複製品,「世範儀著」真品由廟方收存,「天下文明」真品已經失竊。

    緊接著踏進文昌祠東廂,這兩層樓的文物館,二樓為文物保存展示處,平日很少開放,地下室則是社區才藝研習場所。穿越一樓廊道,有瘟祖殿、財神殿、祿馬殿、月老殿。

    走出文昌祠山門,眼前是一座橫跨新莊環漢路二段的景觀路橋,搭配三級古蹟文昌祠樣貌,突顯古色古香造型。逐梯登上,大漢溪周邊景致一覽無遺。從景觀路橋上東望大漢溪下游,新北大橋就座落在不遠地方;西望大漢溪上游,汽車來來往往奔馳的橋樑就是連接新莊與板橋的新海大橋,其後高聳的拱形橋就是「新月橋」。

    在大觀街2號後方,位於碧江街上另有一座「萬應堂」,隔著新莊堤防面對著大漢溪。根據資訊,創建年代不詳,推測有近兩百年的歷史。

A025-IMGP5752_福德祠前「思明街」  A026-IMGP5781_思明街「文德社區公園」  A027-IMGP5770_新莊廟街(東街)「文昌祠」山門

A025-IMGP5752_福德祠前「思明街」.JPG

A026-IMGP5781_思明街「文德社區公園」.JPG

A027-IMGP5770_新莊廟街(東街)「文昌祠」山門.JPG

A028-IMGP5761_新莊廟街(東街)三級古蹟古文昌祠  A029-IMGP5758_文昌祠廟埕右側磚砌的傳統敬字亭  A030-IMGP5763_文昌祠正廳懸掛的古匾「世範儀著」與天下文明

A028-IMGP5761_新莊廟街(東街)三級古蹟古文昌祠.JPG

A029-IMGP5758_文昌祠廟埕右側磚砌的傳統敬字亭.JPG

A030-IMGP5763_文昌祠正廳懸掛的古匾「世範儀著」與天下文明.JPG

A031-IMGP5777_文昌祠山門前環漢路二段景觀路橋  A032-IMGP5775_環漢路二段景觀路橋上東望大漢溪下游景致  A033-IMGP5776_環漢路二段景觀路橋上西望大漢溪上游景致

A031-IMGP5777_文昌祠山門前環漢路二段景觀路橋.JPG

A032-IMGP5775_環漢路二段景觀路橋上東望大漢溪下游景致.JPG

A033-IMGP5776_環漢路二段景觀路橋上西望大漢溪上游景致.JPG

從文昌祠山門原路走回新莊路,繼續往新莊廟街(東街)之盡頭前進,也就是座東向西的「保元宮」位置。沿街走到一處左彎道,路標指向短短距離的「登龍街」,越過中正路另一頭是「新莊國小」。根據資訊,周邊這塊區域就是清末劉銘傳鐵路海山口(新莊)站舊址。新莊登龍街即海山口(新莊)車站出來的的站前道路,現在的新莊國小興直樓(與地藏庵相連)至登龍街一帶,即是當時劉銘傳鐵路海山口(新莊)車站的原址。

    沿著新莊廟街(東街)繼續慢走,古樸街道讓人有回到從前的感受,在新莊路103號仍可見到保留原味的多扇木門,新莊路36號古宅店舖門額「興成」,都跟我小時候在鄉下情境一模一樣。古時候農墾必須用到墾具,因此打鐵店林立,隨之而起的「磨鋸店」應運而生,「文川工具」店就是一例,讓人不覺然欣起一股懷舊之情。新莊廟街的粿店都有百年歷史,是拜拜必備食品,也是常民美食一種。新莊廟街(東街)老店-阿瑞官粿店的芋粿巧、南瓜粿、彌月油飯等頗為出名。阿瑞官粿店即「蘇家粿」,位於新莊路49號,百年老店,粿的食材純以糯米為主,保有濃郁古早味,更有深厚人情味。在新莊路128號的「翁裕美商行」也是百年老店,創建於日明治34(1901)。是當年新莊街原有42家麥芽糖廠中現在僅存的一家,仍然保持著傳統特色及美味。

A034-IMGP5782_新莊廟街(東街)上登龍街路口(清光緒時劉銘傳規劃設置鐵道的新莊驛)  A035-IMGP5784_新莊廟街(東街)上新莊路103號保留原味的木門  A036-IMGP5785_新莊廟街(東街)上古宅舖門額

A034-IMGP5782_新莊廟街(東街)上登龍街路口(清光緒時劉銘傳規劃設置鐵道的新莊驛).JPG

A035-IMGP5784_新莊廟街(東街)上新莊路103號保留原味的木門.JPG

A036-IMGP5785_新莊廟街(東街)上古宅舖門額.JPG

A037-IMGP5786_新莊廟街(東街)上文川工具(磨鋸店)  A038-IMGP5787_新莊廟街(東街)上阿瑞官粿店  A039-IMGP5789_保元宮前新莊廟街(東街)的街景

A037-MGP5786_新莊廟街(東街)上文川工具(磨鋸店).JPG

A038-IMGP5787_新莊廟街(東街)上阿瑞官粿店.JPG

A039-IMGP5789_保元宮前新莊廟街(東街)的街景.JPG

    新莊廟街(東街)的盡頭就是富麗堂皇的「保元宮」,地址是新莊區中正路143號。初次進入保元宮朝拜,方才發現是祭祀池府王爺和中壇元帥(哪吒太子)的一座廟宇,俗稱「王爺宮」,日治時期重修,定名「保元宮」。根據資訊,這地方以前稱為「茄冬腳」(竹子集散中心/又稱竹子市),臨近水運碼頭,池府王爺為碼頭工人的守護神。保元宮創建於清乾隆41(1776),自建廟以來兩百多年歷經六次整修,「弄過火」儀式是當地信仰的一環,百年來相沿成習,具傳統性。

    仔細觀察殿內所懸掛的古匾「代觀有赫」,是「乾隆肆拾壹年桐月日穀旦」新莊街眾弟子所立,足見創廟歷史悠久。當步出三川殿時,廟內人士陳先生緊跟在後,問我是否注意到廟內所懸掛古匾,那是保元宮創廟年代的明證。同時引領我到廟埕左側的立碑處,真不起眼,稍不注意會錯過。該座石碑的刻字已經模糊,新北市文化局刻在處理相關古蹟保存事宜。陳先生還特別交待,廣福宮後殿的「王乃夫人」是他們所崇拜神祇,是比較特別信仰,可參考前文所述。

A040-IMGP5791_新莊廟街(東街)盡頭富麗堂皇的保元宮  A041-IMGP5793_保元宮殿內懸著掛清乾隆41年「代觀有赫」匾額  A042-IMGP5795_保元宮廟埕不起眼左側立著一塊石碑(字跡不清)

A040-IMGP5791_新莊廟街(東街)盡頭富麗堂皇的保元宮.JPG

A041-IMGP5793_保元宮殿內懸著掛清乾隆41年「代觀有赫」匾額.JPG

A042-IMGP5795_保元宮廟埕不起眼左側立著一塊石碑(字跡不清).JPG

    越過中正路,前進位於中正路84號的新莊地藏庵(大眾廟)。緊鄰新莊國小的新莊地藏庵公車亭造型相當別緻,充分表現廟宇意象。再往前走幾步就來到山門牌坊,前面立著一對古樸可愛「狛犬」,那是日本神社的祥獸。踏入參拜道,可見兩側樹立的「神社石燈籠」,經仔細觀察,建立年代經刮除又復原痕跡,原是日治「昭和十五年十月建之」。正逢接近農曆七月十五日(中元節)時候,香客絡繹不絕,廟前頻有違規停車之車輛。進入正殿,人擠人,香煙裊裊,很是熱鬧。廟的對面設有戲臺,前埕權且當作停車場。戲臺左方是一片公園,草木扶疏,景觀池塘更讓景致出色不少。

    根據資訊,新莊地藏庵創建於清乾隆22(1757),由陳謙興捐地所建,蓋在亂葬崗之上,主祀地藏王菩薩。乃因早期移民不少人死於瘴瘧惡疾,地方善心人士於是出錢、出力搭蓋收容枯骨而建小廟,故又稱「大眾廟」、「大眾爺廟」。現今廟中供奉名為「文武大眾爺」的神靈,其中「文大眾爺」之名指未參加戰爭、械鬥、因貧病過世的亡魂們,而「武大眾爺」之詞乃為因戰亂、械鬥殉身的亡魂們。每年農曆五月初一舉行俗稱「新莊大拜拜」的文武大眾爺祭典是起源於臺灣清治時期祭祀死於械鬥及貧病的無主孤魂。而該日的遶境雛形起源於1910年代,演變至成為農曆五月初一及前一晚舉行的日巡及暗訪。繞境時有稱為「打八將」的習俗,是大眾會搶食掛在官將首身上的「鹹光餅」,因據傳經法師開光、以指印敕的鹹光餅有吃者平安的作用,尤其是官將首佩帶於脖子、腰間及武器上的最具功效。該鹹光餅都來自新莊廟街商圈、新莊慈祐宮的「老順香糕餅店」。

A43-IMGP5811_緊鄰新莊國小的新莊地藏庵公車亭  A44-IMGP5815_緊鄰新莊國小的新莊地藏庵山門牌坊  A45-IMGP5817_新莊地藏庵山門牌坊前一對古樸可愛狛犬

A043-IMGP5811_緊鄰新莊國小的新莊地藏庵公車亭.JPG

A044-IMGP5815_緊鄰新莊國小的新莊地藏庵山門牌坊.JPG

A045-IMGP5817_新莊地藏庵山門牌坊前一對古樸可愛狛犬.JPG

A046-IMGP5806_新莊地藏庵參拜道兩側之神社石燈籠  A047-IMGP5807_新莊地藏庵神社石燈籠經刮除又復原之建立年代  A048-IMGP5801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外觀

A046-IMGP5806_新莊地藏庵參拜道兩側之神社石燈籠.JPG

A047-IMGP5807_新莊地藏庵神社石燈籠經刮除又復原之建立年代.JPG

A048-IMGP5801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外觀.JPG

A049-IMGP5799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之巍峨殿宇  A050-IMGP5800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之戲臺  A051-IMGP5810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之景觀池塘

A049-IMGP5799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之巍峨殿宇.JPG

A050-IMGP5800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之戲臺.JPG

A051-IMGP5810_新莊地藏庵(大眾廟)之景觀池塘.JPG

    緊接著沿中正路往西經過「新莊國小」大門,遇到「中港路」交叉路口紅綠燈後越過中正路對面,再前進位於中正路173號的「响仁和鼓藝工坊」。

    根據資訊,與新莊地藏庵(大眾廟)相連的「新莊國小」,是日明治31(1898)成立的「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當時借用文昌祠作為校舍,同年再改為「興直堡公學校」,遷出文昌祠後落腳於現址,即是現今「新莊國小」的前身。

    慢步經過「响仁和鼓藝工坊」門口,看到一位師傅正在打造「鼓」,工藝想當然非常精湛。响仁和的「鼓」遍佈臺灣各鄉鎮廟宇,有時造訪常有所發現。「响仁和鐘鼓廠」由本名王桂枝的「阿塗師」所創立,是頗富盛名的新莊鄉土文化。根據資訊,阿塗師起初從泰山「蔡媳婦」製鼓師父處習得製鼓技巧,在某種因緣之下,蔡家後繼無人,遂將整套製鼓工具贈予「响仁和」使用經營。「响仁和鐘鼓廠」店名取名為「响仁和」三字,意思是傳達「仁」者之音,產生共鳴,並廣得人「和」,建立永久的事業。目前「响仁和」的名號已經傳遍台灣,蜚聲海外,成為高品質「鼓」的代名詞。現在的經營者是阿塗師長子王錫坤師傅,承襲父業,讓製鼓技藝更上層樓。

A052-IMGP5819_中正路86號新莊國小  A053-IMGP5820_新莊中正路與中港路交叉口  A054-IMG_20190820_143818_新莊中正路173號响仁和鼓藝工坊

A052-IMGP5819_中正路86號新莊國小.JPG

A053-IMGP5820_新莊中正路與中港路交叉口.JPG

A054-IMG_20190820_143818_新莊中正路173號响仁和鼓藝工坊.jpg

    越過「大觀街」再重回新莊路「新莊廟街」(西街)領域,進入每晚熱鬧滾滾的夜市街,遠近馳名。在歷史定位上,新莊廟街所指的區段是在「慈祐宮」與「武聖廟」之間,長約200公尺,不過現在夜市街的範圍已經拉長了。原稱舊街地域在清領時期以來曾座落五十六間店鋪,舊街的形成從這裡開始,故有「五十六坎」之稱。

    新莊的發展史從「慈祐宮」開始,跟大漢溪水域商業活動習習相關。站在慈祐宮三川殿前舉頭望眼過去,「利濟橫移門」牌坊就在當下。根據資訊,在1980年間為了興建新莊地區堤防而有爭議,起因是地方人士認為擋住媽祖的眼界,影響風水與交通。2010315日利濟街堤防水門橫移門完工啟用,大漢溪方得以展望成如今樣貌。若登上「新月橋」,從橋上望向金碧輝煌的「慈祐宮」後殿屋脊,當可發現大漢溪水閘門,遙想昔日商楫盛況。利濟街左側是新莊第一市場所在,是當時商業市集落腳地方,如今晨市也熱鬧非凡。

    根據資訊,「慈祐宮」初名「天后宮」,俗稱「新莊媽祖廟」,始建於清雍正7(1729),2年後完工。更名為「慈祐宮」是在清乾隆18(1753)重修之後,擁有近三百年歷史,重修時並在廟後加設水池。是新莊地區最早創建的廟宇,俗稱「媽祖宮」。踏進正殿,首先向從小敬拜的「媽祖婆」合十參拜,再一一做古蹟巡禮。歷經多次整修,歷年捐修的古碑多鑲嵌於東西廡廊的牆壁,所保存的多數記錄讓人更加瞭解始末。

    殿堂上懸掛著各年代古匾,例如清嘉慶19(1814)、清乾隆44(1779)東西廡廊壁面上的古碑,例如清同治13(1874)的重修碑記,還有信眾捐款重修慈佑宮名錄,如今字跡雖然模糊,仍讓我們得知當年新莊街商業繁榮的景況。

A055-IMG_20190820_114512_新莊廟街「慈祐宮」  A056-IMG_20190820_114516_新莊廟街「慈祐宮」前「利濟橫移門」牌坊  A057-IMG_20190820_140948_從「新月橋」望向金碧輝煌的「慈祐宮」後殿屋脊,當可發現大漢溪水閘門。

A055-IMG_20190820_114512_新莊廟街「慈祐宮」.jpg

A056-IMG_20190820_114516_新莊廟街「慈祐宮」前「利濟橫移門」牌坊.jpg

A057-IMG_20190820_140948_從「新月橋」望向金碧輝煌的「慈祐宮」後殿屋脊,當可發現大漢溪水閘門。.jpg

A058-DSC_2016_新莊廟街慈祐宮古匾-清嘉慶19(1814)  A059-DSC_2021_新莊廟街慈祐宮古匾-清乾隆44(1779)  A060-DSC_2022_新莊廟街慈祐宮古石碑-清同治13(1874)

A058-DSC_2016_新莊廟街慈祐宮古匾-清嘉慶19年(1814年).JPG

A059-DSC_2021_新莊廟街慈祐宮古匾-清乾隆44年(11779年).JPG

A060-DSC_2022_新莊廟街慈祐宮古石碑-清同治13年(1874年).JPG

    終於回轉到夜晚熱鬧滾滾的必遊勝景,新莊廟街的街心區域,街道長約200公尺。從慈佑宮到武聖廟之間地段,昔時稱作「五十六坎」,名稱由來是因當時在這裡曾座落有五十六間店鋪。昔日繁華街景由尚存的古宅店舖當知一、二,中西合璧的巴洛克山牆頗引人注目,祥獸花雕精工斑爛。

前進幾步,店門口已經擺好各式餅、糕類,任遊客挑選。這就是傳承四代的百年老店「老順香餅店」,鹹光餅常是遊客首選禮物。該店位於新莊路341號,為陳老英先生所創,店面舖滿鹹光餅、鳳梨酥、鹹葱餅、綠豆糕、桂花糕等傳統美味。凡是喜慶、祭祀和歲時節慶都能滿足當地人需求,連新莊地藏庵大拜拜遶境之廟會活動也需要大量鹹光餅來供應。

    走到新莊路359巷,這裡是稱作「戲館巷」的地方,牆壁上已有解說牌交代歷史緣由。同時繪製著一長列的戲館巷彩繪圖,默默訴說著新莊曾經富庶繁榮的歷史,由新莊高中師生1065月繪製。根據資訊,昔日巷內有不少歌仔戲、布袋戲班進駐,還有師傅教學,著名的小西園布袋戲(1913年由許天扶所創)發源於此。戲館巷內還有兩間歷史悠久、建築風格各具特色的小三合院,從外觀看來,古厝的山牆簡潔華麗。戲館巷底座落著「港口宮」廟宇,地址是碧江街31號。崇奉主神「觀世音菩薩」,另配祀有「關聖帝君」等神祇,是一座合佛、道於一堂的廟宇,建廟年代不久,約1991年以後。

    隨後走到對面新莊路278巷,巷口橫置著「挑水巷」指示牌,穿越窄小巷道,有如鹿港小鎮的「摸乳巷」。根據資訊,新莊一直到民國23年時才有自來水可以飲用,在此之前居民必須到稱為「圳溝」的「後村圳」取用大漢溪水,賣水的行業因應而生。挑水經過的巷道就稱為「挑水巷」,新莊水源地興建完成後,挑水巷的榮景才告結束。走到「挑水巷」盡頭,就是所連接的「景德路」。在景德路未加蓋之前,是一條重要的渠圳,稱為「後村圳」。圳水可供灌溉,也是老街居民的飲用水源。「挑水巷」盡頭有一新莊僅存的隘門遺跡,牆壁上也有長列彩繪圖述說歷史緣由。

A061-IMGP5832_新莊廟街徒步區從慈祐宮到武聖廟昔日稱五十六坎  A062-IMG_20190820_114623_新莊廟街古厝之中西合璧巴洛克山牆  A063-IMG_20190820_114729_新莊廟街百年老順香餅店(新莊路341)

A061-IMGP5832_新莊廟街徒步區從慈祐宮到武聖廟昔日稱五十六坎.JPG

A062-IMG_20190820_114623_新莊廟街古厝之中西合璧巴洛克山牆.jpg

A063-IMG_20190820_114729_新莊廟街百年老順香餅店(新莊路341號).jpg

A064-IMGP5836_新莊廟街戲館巷彩繪圖(新莊路359)  A065-IMGP5840_新莊廟街戲館巷古厝簡潔華麗山牆  A066-IMGP5837_新莊廟街戲館巷底港口宮(碧江街31)

A064-IMGP5836_新莊廟街戲館巷彩繪圖(新莊路359巷).JPG

A065-IMGP5840_新莊廟街戲館巷古厝簡潔華麗山牆.JPG

A066-IMGP5837_新莊廟街戲館巷底港口宮.JPG

A067-IMGP5842_新莊廟街挑水巷巷口指標(新莊路278)  A068-IMG_20190820_114902_新莊廟街挑水巷窄如摸乳巷  A069-IMGP5846_新莊廟街挑水巷底隘門遺跡及彩繪圖(景德路口)

A067-IMGP5842_新莊廟街挑水巷巷口指標(新莊路278巷).JPG

A068-IMG_20190820_114902_新莊廟街挑水巷窄如摸乳巷.jpg

A069-IMGP5846_新莊廟街挑水巷底隘門遺跡及彩繪圖(景德路口).JPG

    再度回走穿過挑水巷,來到新莊路387巷巷口,仰頭看到「米市巷」指標。牆壁上彩繪圖是由新泰國小師生1065月所繪製,述說歷史緣由。慢步進入狹窄長廊道,隨年代推移改建或整修,建築物已經不見昔日光景。巷道盡頭可見兩層樓紅磚建築,坐南朝北,上層是「潮江寺」,主祀觀世音菩薩;下層是「福德祠」,奉祀福德正神。先朝拜土地公後再上爬僅容一人的狹窄階梯,向菩薩頂禮膜拜。

    「米市巷」是一條以米業為主的巷道,過去新莊米的進出皆由此巷口的河岸碼頭搬運,此處是商賈聚集的「米市街」,因而這條巷子稱作「米市巷」。根據資訊,板橋林家的創立者「林平侯」就是發跡於新莊的米市。清乾隆47(1782),年僅16歲的林平侯來台依親,最初在新莊老街的米糧商家受雇幫傭,成就後自立商號,以經營米糧致富。後來新莊連續發生族群械鬥,舉家於清嘉慶23(1818)遷往桃園大溪(當時稱大姑陷),累積鉅產而成為富豪。

    根據資訊,「潮江寺」與「福德祠」建廟年代已不可考,據傳已有上百年以上的歷史。在二樓有西式女兒牆,突出的短陽台有仿維多利亞式的泥塑欄杆。清朝時期,這棟房子原本是米市巷碼頭工人的休息寮房。漳泉械鬥後新莊成為泉州人地盤,大漢溪對岸的板橋則是漳州人的勢力範圍;新莊人為防範板橋的漳州人,於是在樓上設立瞭望台,以做警戒之用。

A070-IMGP5848_新莊廟街米市巷巷口指標(新莊路387)  A071-IMGP5849_新莊廟街米市巷長廊道  A072-DSC_2048_新莊廟街米市巷建築物已經不見昔日光景

A070-IMGP5848_新莊廟街米市巷巷口指標(新莊路387巷).JPG

A071-IMGP5849_新莊廟街米市巷長廊道.JPG

A072-DSC_2048_新莊廟街米市巷建築物已經不見昔日光景.JPG

A073-IMGP5853_新莊廟街米市巷盡頭可見兩層樓紅磚建築  A074-DSC_2044_新莊廟街米市巷盡頭的潮江寺與福德祠(碧江街47)  A075-DSC_2045_新莊廟街米市巷盡頭潮江寺上下樓階梯

A073-IMGP5853_新莊廟街米市巷盡頭可見兩層樓紅磚建築.JPG

A074-DSC_2044_新莊廟街米市巷盡頭的潮江寺與福德祠(碧江街47號).JPG

A075-DSC_2045_新莊廟街米市巷盡頭潮江寺上下樓階梯.JPG

    從米市巷前進到新莊路405號的「林泉成老屋」,這是一棟日治大正時期二樓騎樓式建築,在老街上所剩無幾老屋中算是最著名的古厝。根據資訊,百年老店林泉成(十德堂)約建於日治大正9(1920)「市區改正」之時,閩南式屋身,屬於「臺灣長條型連棟式店舖住宅」的型式。採用當時引進的鋼筋及水泥為結構,立面山牆有當時風行的巴洛克裝飾。一樓的拱形開口處以拱心石為裝飾,廊柱的柱頭及柱底也都有幾何線條裝飾,都是當時流行的建築樣式。

    依著連棟街屋,仔細觀察會發現中間保留有穿廊道,為昔時「大正屋」的建築格局。除了走訪舊時日用品雜貨店外,位於新莊路314號的「瑞香堂油行」也值得注目,因為它是新莊廟街碩果僅存的老字號油行。其芝麻油屹立不搖的口碑與傳承幾代的信譽,在今日進口芝麻衝擊下,仍然無法被取代。

A076-IMGP5859_新莊廟街林泉成老屋(新莊路405)  A077-IMGP5861_新莊廟街在連棟街屋中間保留穿廊道為昔時建築格局  A078-IMGP5862_新莊廟街仍保留有舊時日用品雜貨店

A076-IMGP5859_新莊廟街林泉成老屋(新莊路405號).JPG

A077-IMGP5861_新莊廟街在連棟街屋中間保留穿廊道為昔時建築格局.JPG

A078-IMGP5862_新莊廟街仍保留有舊時日用品雜貨店.JPG

    接著來到三級古蹟「武聖廟」,位於新莊路340號。武聖廟創建於清乾隆25(1760),由貢生胡焯猷所捐建,此廟為聖賢之廟,主祀關聖帝君,是當時淡北規模最大的武聖廟。武聖廟的中間大門是未開的,須由左右側門進出,當然是由左龍邊進(納福)右虎邊出(消災)。武聖廟的門板不畫門神,足以顯示關聖帝君武藝超卓,無須門神守衛。中間大門門板佈罝108顆門釘,就跟孔廟一樣,這種裝飾可見民間信仰對於關聖帝君的尊崇。一、二百年來武聖廟歷經多次重修,期間也曾遭火焚毀,但如今廟內仍保存了不少古匾及古碑。

    從武聖廟三川殿前街道直走就可通往「新月橋」,路的盡頭就可看見步道入口,踏上或將腳踏車牽上新月橋步道,就可觀賞大漢溪兩岸秀麗風光。

    出了武聖廟再右轉,會與新泰路交會,越過新泰路後,沿新莊路直走將會與兩家百年行業相照面。其一是「百年打鐵店」-「日日用打鐵店」(新莊路412414),其二是「百年尤協豐豆干店」(新莊路416)。根據資訊,「日日用打鐵店」是王金磚於日治大正2(1913)在新莊路創立,以打鐵製造農具為主業,並製造各種刀具,打造的刀子上都會刻上一個「日」字,曾享譽國際,還贏得「新莊打鐵王」的美號。如今接手的第三代傳人王崇德,是現今新莊唯一擁有打鐵鍛造技術的工匠,依舊堅持手工鐵鍛,那鏗鏘有力的覆搥打聲,已然是新莊人無法忘懷的絕響。

    根據資訊,「尤協豐豆干店」是傳承四代的百年老店,豆腐製作完全遵循古法,具有手工調理、炭烤清香的特色,且以中藥上色,純天然手工。「尤協豐豆干店」是新莊廟街現今僅存繼續營業的一家豆腐店,那淡淡鹹鹹味道是新莊人的最愛。

    新莊廟街的走訪行程就在這裡結束,相關資訊均研讀及參考自書本或網路文章。純個人旅記,有些不詳盡地方尚請賜教。

A079-IMGP5863_新莊廟街三級古蹟「武聖廟」(新莊路340)  A080-IMGP5864_新莊廟街「武聖廟」前通往「新月橋」  A081-IMG_20190820_120229_新莊廟街「新月橋」步道入口

A079-IMGP5863_新莊廟街三級古蹟「武聖廟」(新莊路340號).JPG

A080-IMGP5864_新莊廟街「武聖廟」前通往「新月橋」.JPG

A081-IMG_20190820_120229_新莊廟街「新月橋」步道入口.jpg

A082-IMGP5867_新莊廟街越過新泰路的百年行業  A083-IMG_20190820_142013_新莊廟街百年打鐵店(新莊路412414)  A084-IMG_20190820_142027_新莊廟街百年尤協豐豆干店(新莊路416)

A082-IMGP5867_新莊廟街越過新泰路的百年行業.JPG

A083-IMG_20190820_142013_新莊廟街百年打鐵店(新莊路412及414號).jpg

A084-IMG_20190820_142027_新莊廟街百年尤協豐豆干店(新莊路416號).jpg

    由於是個人旅記,有必要將新莊廟街延伸到「新月橋」及「板橋435藝文特區」,以充實內容。

    從武聖廟三川殿前街道直走是往「新月橋」方向最便捷路線,步行也好,騎腳踏車亦可。上了「新月橋」方覺大漢溪兩岸風光及濕地公園多麽綺麗,拱橋結構造型也多麽壯觀美妙,尤其日落黃昏以後更美不勝收。

    「新月橋」是臺灣一座跨越大漢溪的非車輛行走休閒橋樑,兩端銜接板橋區環河西路及新莊區瓊林路。新月橋是雙跨距鋼拱橋,專供行人與自行車通行之休憩景觀橋,兩端連結板橋四三五藝文特區與新莊廟街。「新月橋」橋梁包含牽引道總長共計1133公尺,橋上有4座觀景休憩平台,以及長達60公尺,由透明玻璃橋面組成的「天空步道」。

    越過「新月橋」之後,沿板橋中正路就可抵達「板橋435藝文特區」,進入園區就可欣賞到每個檔期的藝文作品展覽,並遛覽「溼地故事館」。

    從板橋區中正路435巷漫步進去,您將會被歐式新古典主義的中正紀念堂所折服,高聳對稱的多力克柱列,以及精緻雕刻的精美山牆所構成立面,充分展現其巨觀與華麗造型。在紀念堂前方的噴水池與兩側白沙襯托下,樸實又華麗,成為許多攝影愛好者的後花園。亦為婚紗場景、影視拍攝之熱門景點。

    板橋435藝文特區原隸屬於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是軍人轉業及師資訓練中心。現在值得介紹的展場有1.「藝文展場」,設有7間展室。2.溼地故事館」,獨特的圓形建築被重新改建裝潢成大漢溪溼地生態展示館。3.「台灣玩具博物館」(收費服務),收藏古今中外將近三千餘件珍稀玩具,另外還備有數百種以上的童玩、益智、廟會遊戲區,讓您動手、動腦及多種戶外玩具與遊戲。

A085-IMG_20190820_120443_登上新月橋橋頭觀望壯觀美妙的拱型新月橋  A086-IMG_20190820_120453_登上新月橋觀望大漢溪下游景觀  A086-IMG_20190820_120453_登上新月橋觀望大漢溪上游景觀

A085-IMG_20190820_120443_登上新月橋橋頭觀望壯觀美妙的拱型新月橋.jpg

A086-IMG_20190820_120453_登上新月橋觀望大漢溪下游景觀.jpg

A087-IMG_20190820_120759_登上新月橋觀望大漢溪上游景觀.jpg

A088-IMG_20190820_120849_新月橋橋面之拱型鋼構景觀  A089-IMG_20190820_120936_新月橋橋面之觀景休憩平台  A090-IMG_20190820_121222_新月橋玻璃橋面組成的「天空步道」

A088-IMG_20190820_120849_新月橋橋面之拱型鋼構景觀.jpg

A089-IMG_20190820_120936_新月橋橋面之觀景休憩平台.jpg

A090-IMG_20190820_121222_新月橋玻璃橋面組成的「天空步道」.jpg

A091-IMG_20190820_121458__在新月橋橋上觀望大漢溪之新海人工濕地  A092-IMG_20190820_121611__在新月橋橋上觀望大漢溪之新海人工濕地及人工浮島  A093-IMG_20190820_123036_板橋區中正路板橋435藝文特區牌坊

A091-IMG_20190820_121458__在新月橋橋上觀望大漢溪之新海人工濕地.jpg

A092-IMG_20190820_121611__在新月橋橋上觀望大漢溪之新海人工濕地及人工浮島.jpg

A093-IMG_20190820_123036_板橋區中正路板橋435藝文特區牌坊.jpg

A094-IMG_20190820_132455_板橋435藝文特區巍峨的中正堂大樓  A095-IMG_20190820_132739_板橋435藝文特區中正堂前裝設藝術  A096-IMG_20190820_133310_板橋435藝文特區獨特的圓形建築-大漢溪溼地生態展示館

A094-IMG_20190820_132455_板橋435藝文特區巍峨的中正堂大樓.jpg

A095-IMG_20190820_132739_板橋435藝文特區中正堂前裝設藝術.jpg

A096-IMG_20190820_133310_板橋435藝文特區獨特的圓形建築-大漢溪溼地生態展示館.jpg

A097-IMG_20190820_133406_板橋435藝文特區彩繪的藝術家工作室  A098-IMG_20190820_135024_板橋435藝文特區馬卡龍草原  A099-IMG_20190820_135623_板橋435藝文特區司令台前廣場(馬卡龍草原)

A097-IMG_20190820_133406_板橋435藝文特區彩繪的藝術家工作室.jpg

A098-IMG_20190820_135024_板橋435藝文特區馬卡龍草原.jpg

A099-IMG_20190820_135623_板橋435藝文特區司令台前廣場(馬卡龍草原).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中意山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